顯示具有 thoughts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thoughts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不該令人意外的哥本哈根

>> 2009/12/21

哥本哈根的會議落幕了,媒體紛紛用「意外的爛戲」來形容這場毫無結果的氣候變遷會議。然而真正的意外,恐怕是居然會有輿論對這場會議抱持過高的期待。這場秀,註定是不可能會有實際結果的政治戲碼罷了。

不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都必須在壓力團體和政治氛圍的壓力下做出某些承諾和宣言。否則歐巴馬無法回國面對相關利益的支持者,中國大陸也不願意背負拒絕改善全球暖化的污名。因此口號性的承諾不只是可以預期,更可以說是必然的結果。

然而除了口號以外,要求各個國家提出實際作為的話,卻是近乎不可能的任務。覆巢之下無完卵是大家都可以有共識的,但是在大難臨頭以前,誰要出比較多力氣來預防呢?有個捕魚場理論約略似乎用來形容這種現象。漁場裡的魚是有限的,魚群繁殖的速度也有限。只要大家都能在限度內捕魚的話,漁獲就能源源不絕。唯一的關鍵是 ─ 沒有人偷吃步多撈魚。

如果別人多撈魚怎麼辦?不怎麼辦,就是老實人吃虧。乖乖照限額捕魚的人漁獲少,超額捕魚的人漁獲多。反正最後漁源枯竭的時候大家都沒魚吃。所以在這種心理狀態下,大家都會竭盡所能的捕魚 ─ 希望自己不要當那個最笨最吃虧的傢伙。

哥本哈根會議和這種狀況有點雷同。全球暖化是所有國家都會面對的難題。但是造成目前問題的根源遠從西方富國工業革命以來就已經展開。當他們消費環境累積國力以後,卻要求全世界共同承擔責任,開發中國家當然不樂意。眾矢之的的中國,目前和美國雙雙高居污染排行榜首席,自然有藉口不願意為了背負共同責任而犧牲自己增強國力的機會。至於除了巴西、印度以外,發言權不大的其餘開發中國家,當然就更沒有力量去左右議程或是會議結果,只能被動的接受或抗拒強權定義出的虛偽的結論。

讓我想到以前這篇:全球暖化 - 有錢人開車吹冷氣,窮人買單?

搶先犧牲環境來增強國力的國家,就可以定義遊戲規則讓全世界和你依起分攤造下的苦果。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也是顯著的例子。和捕魚場理論雷同的是,誰老實的照著規矩辦事誰吃虧。溫室氣體排放依然是必須要解決的難題。但是國際政治卻讓問題不可能根治。可預見的未來裡,各個國家依然會持續規範排碳,但是必定堅拒任何國際間具有強制力的約定與懲罰。

這本來就是不公平的遊戲規則。但是現實如此,我們既然無力改變環境,也只能在這種遊戲規則下生存。

Read more...

我看大陸的國學熱

>> 2009/11/01

上一篇才剛說到孔子不會為了胡搞瞎搞的孔子熱潮而高興,不過近來大陸越來越多人接觸儒學是事實。或許可以順便聊一下我的看法。

我個人以為,大陸正在發生的國學熱和孔熱,只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必然,而且是遠從清末就埋下的伏筆。清朝自從鴉片戰爭以降,對外屢戰而屢敗,晚近中國的百年外交史黑暗無比。時人很能夠理解他們遭逢巨大的挑戰,但是傳統的學術沒有辦法為他們解決問題開創新局。當時知識份子所謂「千古未有之變局」是也。

當時許多學人將中國的積弱不振歸咎於儒學無法有效提供出路。當然傳統儒學在當時也面臨許多困境,而且兩千年來許多經典被過度解讀,也造成許多光怪陸離的現象。除舊佈新本來是學術上的正常節奏,卻因為國勢衰弱與亡國之憂的巨大壓迫使知識份子採取的手段既激進又強烈。其中可以康有為為代表。康有為說過極具代表性的名言:

「守舊不可,必當變法;緩變不可,必當速變;小變不可,必當全變。」
以及
「能變則存,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
換句話說,當時的知識份子的憂急程度比熱鍋上的螞蟻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大家咸認問題禍根出在傳統學術之後,全面性地打倒清理便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向。於是從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等著作傳世以來,波瀾越演越烈,進一步激盪出五四運動,較溫和的將傳統學術貶居下位,最後被刺激演化而為驚心動魄的文化大革命。十年烽火之後,中國文化不復存於故土,身懷傳統文化素養的人,或遭殺害、或遭迫害,或不得不委曲求全以保首領,終身不敢再言風骨氣節。因此余英時才有「為什麼非要那塊土地才叫中國?那塊土地上反而沒有中國!」之嘆。

在中國大陸國力日盛的今天,在失去文化的根以後,大陸沒有任何可以充實內在的事物與思想。隨著物質力量逐漸進步以後,重尋文化根源是勢必會經過的路途。否則沒有任何中心思想與文化,要用什麼方式或態度來面對世界?又如何能取得自己的定位?從這個角度看來,重新探尋自己文化的根源,了解認識孔子與儒學思想,只不過是歷史的長河中,必然會出現的小浪花而已。

Read more...

這才不是孔子的勝利

忙完了一整天累壞了,卻看到了一則烏煙瘴氣的新聞,搞的一肚子鳥氣。


孔夫子紅到美國去 眾院決議案尊孔

更新日期:2009/10/31 13:23
至聖先師孔子在華人地區的影響力根深蒂固,現在甚至紅到了美國去,美國眾議院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決議,表彰至聖先師孔子,讚揚他所提出的儒家思想,雖然今年5月,巴拿馬的環球小姐選美賽中,一名參賽佳麗還以為孔子是日本人,當場出了糗,不過孔子的聲名遠播,連美國人也開始體會到孔子思想的魅力。
巴拿馬佳麗:「『混亂』一詞,是孔子發明的,他是古代的中國人…日本人,距今年代久遠,謝謝。」
巴拿馬選美佳麗,搞不清楚孔子是何方神聖,還把孔子和混亂扯在一起,想必全球眾多華人看了是啼笑皆非。
還好美國國會對孔子推崇有加,最近眾議院以361票贊成、47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決議案,表彰孔子儒家思想對人類社會的貢獻,孔子聲名遠播,連美國人也開始受到潛移默化。北京私塾老師:「父母呼,應勿緩。」
北京私塾裡,小朋友身穿著古代漢服,搖頭晃腦,跟著老師朗誦「弟子規」,場景彷彿回到古代過去,中國人尊孔不在話下,孔子今年滿2560歲,若是地下有知一定很高興;孔子熱捲土重來,連港星周潤發都要以考究的服裝造型,詮釋孔子,推出史詩鉅片。北京國子監司儀:「向大成至聖先師行禮,一拜。」
孔子影響力無遠弗屆,日本人也常帶著小孩到孔廟求智慧,孔子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思想,這一波孔儒熱潮席捲全球,都是孔子的大勝利。
真是好氣又好笑,不知道該生氣還是該捧腹大笑。這種神經病的尊孔方式,孔子會高興才怪!叫什麼「孔子的大勝利」?白濫的程度,跟常見的某種論調「孔子以及儒家其實是歷來政府愚民的工具」旗鼓相當,難分軒輊。盲目的尊孔和盲目的批孔一樣,祇是無知之下的愚昧行為而已。

要接近孔子的思想,就必須穿漢服嗎?那你讀十戒難道也要穿古希伯來服?讀可蘭經就要穿阿拉伯服?鬼扯!搞這種噱頭來教小孩,跟斂財的補習班有什麼兩樣?

這些尊孔的人既然連孔子生平都搞不太清楚,恐怕連一部論語都還沒讀過,更甭提什麼深入的研究了。他們既然不能理解孔子的思想,又要從何「尊」起?又有什麼可「尊」?

簡直是一堆神經病胡搞瞎搞。

Read more...

什麼是中國?

>> 2009/10/24

最近朋友轉來一篇文章,講述的內涵約莫是國文教學不該引用經史子集的文言文,而多收納閩語文與原住民字,「因為我們不是中國人」。

讀文之後頗有感慨。「台灣人」和「中國人」在台灣已經被貼上許多的政治標籤,中間容不得一點異議或是自我表達的空間。沒有中間空間的存在,所有言論都被歸類非我即敵,只要意見和我略不相同,則你必定是深藍或是深綠的一員。

在台灣,許多人不願自稱為「中國人」。細究原因,或可分為幾類:

  1. 如果自稱為中國人,首先會被綠軍圍剿,現代網上綠色恐怖是也。
  2. 中國大陸的政府臭名遠播,沒人想跟他們沾邊,更不願意被其統轄。
  3. 大陸有許多民眾文化水準低落,道德淪喪。四處隨地吐痰者有之,為求小利戕害他人者有之。台灣許多民眾不願與之歸為同類。
這些理由,我都可以理解,但是卻以為這和「中國人」不見得要有關係。史學泰斗余英時的一段訪談,正好說出這種微妙的心理因素:(或許可以跳從 1:17 開始撥放)



最擲地有聲的當然是余英時引述德國作家 Thomas Mann 的這段話:
「我在哪裡,哪裡就是中國。為什麼非要到某一塊土地才叫中國?那塊土地反而沒有中國。」
余英時所言無疑是文化上的元素。不過雖然意蘊不同,卻讓我更聯想到論語中的一章: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Read more...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 2009/08/15

「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 《論語》 堯曰
論語是中國人的聖書。論語堯曰篇第一章,記載商湯曾經在大旱祈雨的時候說過:「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如果我有罪,請不要因此牽連眾生:如果百姓眾生有罪,請罪僅及我一人。同章中也記載,周武王時也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這是中國古時代領導人的道德觀,後來被衍申發展為領導人應該扛的責任。當天災地震、瘟疫流行的時候,會看到古代皇帝下詔罪己,反省自身的不足之處,並且祈禱改進。因為他們相信這是因為領導人的疏失,才會導致黎民受苦。這種作法現在看來或許流於迷信,但是也是古代責任政治的一種表現。

責任,到最後都會歸到領導人身上。一家公司裡面,當組織專案進度落後、客戶意見反應不佳,當然有可能是因為專案成員執行不力或是產品規劃不良。但是所有的責任最後都會落在老闆身上。對外界來說,宏達電手機做的好不好,跟宏達電的工程師沒關係,跟周永明有關係。他們 Hero 機的市場定位好不好,跟產品經理沒關係,和周永明有關係。

這就是領導人的原罪。

這次台灣南部水災造成的傷害,大家都已經感受極深,也用不著我在這裡廢話。不過對政治人物來說,「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的勇氣與擔當,我們始終看不到。在軍隊裡面,如果一個義務役士兵打架鬧事,受到處份的不會只是直屬的班長排長,上級軍官也要背責任。當然連長旅長或許不在場,他可能對這個士兵為什麼打架毫無所知,但是在他的統馭之下發生狀況的時候,他的下層軍官沒有把士兵管好的時候,就是他的責任。

責任是有上限的。對公司來說,責任的上限就是公司負責人。對國家來說,責任的盡頭就是國家領導人。美國杜魯門總統曾經再桌上放了一個牌子,「The Buck Stops Here」。因為官僚體系習慣把責任層層上推,大家都不願意做決策負責。杜魯門用這個警語提醒自己,他是總統,他沒辦法把責任推走。重大的決策是他必須做的事情,沒有人可以替他做這個工作。責任,最後都是在他身上的。

這次風災水害,我們看到馬英九先是責怪氣象局播報不準,繼而接受訪問的時候說災民不肯撤哩,最後連是否接受外援都爆出外交部曾經發文給使館「婉謝」各國物資援助。我們看到的是表情充滿無辜的總統和行政院長。態度彷彿是「這不是我們的錯。是 xx 單位沒做好。事前我們也不知道外交部居然有發這種文。理性聰明的人民應該知道這不關我的事。」


但是這就是總統的事。一切都是總統的事。可能,他們真的不知道外交部有發文拒援。但是這也是總統的責任。外交部應該要能夠準確傳達政府的訊息給駐各國使館。或許中央氣象局的預報真的不夠準。但是這也是總統的錯,氣象局的資源夠不夠?行政部門本來就應該針對可能有誤差的氣象預報來預做準備。甚至地上有坑洞讓機車騎士跌倒、有人家裡遭小偷都是總統的錯。誰叫他沒有讓中央政府協助地方政府把道路鋪好?誰叫他沒有把治安治理好?

很殘忍,也很嚴格。但是這就是領導人的原罪。這才是「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的氣概和擔當。當領導人,就必須要能夠有氣魄來承受這種壓力和責任。這個責任如果扛不起,乾脆就下台一鞠躬換個領導人對國家社會還比較有幫助。

Read more...

我以為宗教信仰是受憲法保障的自由

>> 2009/08/01

不過社會風氣顯然不是這樣。最近空軍雷玉其找風水師的事件鬧的沸沸揚揚,相關新聞顯然不少。立委們紛紛以迷信相斥,認為有這種觀念的人不適合擔任空軍司令。

那麼,立委選舉的時候要不要去廟裡參拜?要不要去清真寺和教會博感情?拿香膜拜是不是迷信?對上帝禱告、往麥加朝拜是不是迷信?

現在的社會風氣似乎是,你可以信風水,但是不能曝光。身居高位者尤然。宗教信仰的自由?對社會接受度來說恐怕還早的很。

Read more...

過年惜福

>> 2009/01/24

又要過年了。

今年過年特別冷,但是在台灣還是比較好的...

在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人,1/2 以上沒有乾淨的自來水,污水直接在街道上溢流。2/3 以上居民沒有電力供應,因為主要的發電廠已經停擺。在嚴寒的天氣中,大部分人也沒有取暖用的油或天燃氣,甚至連在黑市也買不到這些。因為以往把能源走私進入加薩走廊的埃及管線已經被炸掉了。 這麼冷的冬天中,他們甚至得把窗戶洞開,因為害怕以色列的炸彈炸破窗戶的時候,玻璃碎片會割傷屋內的家人。

對了,誰說加入聯合國會比較安全?一月六號的時候,以色列炸了一棟聯合國在當地經營的學校,兼當難民營使用。至少 40 人死亡,大部分都是唸書的小孩。

Jabaliya 的地圖位置,學校就在這裡。


這邊也可以看到相關的報導:


過年的時候,想到這些,就覺得:在台灣真好。

Read more...

你是哪一黨的?

>> 2008/12/12

今天和友人吃飯,電視上播著陳水扁被起訴的新聞。友人不經意的提到:「看你的部落格,你應該是國民黨的吧?」

我一愣,只有苦笑。

2000 年以前,藍軍都覺得我是深綠,說我是民進黨的。
2000 年以後,綠軍都覺得我是深藍,說我是國民黨的。

那麼,我是哪一黨的?

我不想說什麼「我是中間選民」這種廢話。誰會說自己有偏見?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大公無私秉道中庸。可是這樣說下來,滔滔者,天下皆中立,又哪來的深藍深綠?

「你是哪一黨的?」聽到這種問題,我只能說,莫我知也。知我者,其天乎?

我想我去投奔李敖的「中國智慧黨」好了。XD

Read more...

讀「從師問學六十年」有感

>> 2008/12/04

當頭棒喝啊。

例如先生說,「我們讀書人,立志總要遠大,要成為領導社會、移風易俗的大師,這纔是第一流學者!專守一隅,做的再好,也只是第二流。現在一般青年都無計劃的混日子,你們有意讀書,已是高人一等,但是氣魄不夠。例如你們兩人 (手指向樹棠和我) 現在都研究漢代,一個致力於制度,一個致力於地理,以後向下發展,以你們讀書毅力與已有的根抵,將有成就,自無問題;但結果仍只能做一個二等學者。縱然在近代算是第一流的成就,但在歷史上仍然要退居第二流。我希望你們還要擴大範圍,增加勇往邁進的氣魄!」
不要說當時的青年,我想每個時代的青年大概都有這種通病。
樹棠問:「梁任公與王靜安兩位先生如何?」先生曰:

「任公講學途徑極正確,是第一流路線,雖然未做成功,著作無永久價值,但他對於社會、國家的貢獻已不可磨滅!王先生講歷史考證,自清末迄今,無與倫比,雖然路徑是第二流,但他考證的著眼點很大,不走零碎瑣屑一途,所以他的成績不可磨滅。考證如此,也可躋於第一流了。」
方向對,七分努力就可以有九分的成就;方向錯,十二分努力才能換來九分成就呢。
我曰,我也想到,做學問基礎要打的寬廣。但我覺得大本大源的通貫之學,實非常人所可做到;我自覺天資有限,求一隅的成就,已感不易;若再奢望走第一流路線,恐怕畫虎不成反類狗!先生曰:

「這只關乎自己的氣魄及精神意志,與天資無大關係。大抵在學術上成就大的人都不是第一等天資,因為聰明人總無毅力與傻氣。你的天資雖不高,但也不很低,正可求長進!」
「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世間多少聰明人,卻不知下苦工的重要。我呢?我的功夫下的夠深嗎?只怕差的遠了吧。
過了幾天的一個晚飯後,先生在大門外,又與我有一段閒談。先生曰:

「一個人無論讀書或做事,一開始規模就要宏大高遠,否則絕無大的成就。一個人的意志可以左右一切,倘使本來走的就是小規模的,等到達成目標後,便無勇氣。一步已成,再走第二步,便吃虧很大!」

...

「中國學術界實在差勁,學者無大野心,也無大成就,總是幾年便換一批,學問老是過時!這難道是必然的嗎?是自己功夫不深,寫的東西價值不高!求學不可太急。太急,不求利則求名,宜當緩緩為之;但太緩,又易懈怠。所以意志堅強最為要著!.... 要存心與古人相比,不可與今人相較。今人只是一時的人,古人功業學說傳至今日,已非一時之人。以古人為標準,自能高瞻遠矚,力求精進不懈!」
賓四先生一生追慕孔子,也奉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精神。但是能與歷史精英比肩的他,自然也是因為這種「與古人相較」的精神,才能產生這麼巨大的影響。我呢?我平常在跟誰相比?

惴慄無言。

[註] 引述文字出自《從師問學六十年》一文,嚴耕望著,收在《錢穆賓四先生與我》書中,台灣商務出版。

Read more...

是死背,還是融會貫通?

>> 2008/10/19

加拿大現在的總理是誰?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問題的答案。為了替自己辯解,他們可能會說,「我幹嘛記這麼多東西?這根本就是死背嘛。只有死腦筋的人才會背這麼多沒意義的東西!這些我只要上網查就好了啊。」而且,他們說的很可能沒錯。

那麼,台灣這邊現任的總統是誰?前任總統又是誰?住在台灣的恐怕很少有人答不出來。這到底是死背,還是常識?

1876 年,貝爾發明了電話。1903 年,萊特兄弟的 Flyer1 試飛成功。這些年份,對一般人而言毫無意義。如果只死背這些事情發生的年份,根本是浪費生命、虛擲腦力。然而,對熟悉近代科技演變的人來講,這些事件的年代就好像常識一樣毋庸多言。這些人能夠在時間軸上畫出電話、電燈、飛機、半導體、量子物理等近代科學的重要里程碑,而且充分說明他們的時代意義。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對喜愛三國故事的讀者來說,是喝水一般的常識。對他們而言,關羽溫酒斬華雄、趙子龍長坂坡單騎救少主的故事,根本無需多記就能琅琅上口。但是這些人可能不能理解,爲什麼那個年代要有陳群推行的九品官人法,爲什麼漢朝的選舉制度不再可行。而九品官人法對那個時代社會的作用為何,對魏晉南北朝的門第之風又有什麼樣的影響。但是,這對學歷史的人來說,卻是很普通的常識。那麼,誰制定九品官人法的呢?這是死背,還是融會貫通?

奇異 (General Electric) 在 1974 年一股多少錢?一般人對這數字不會有什麼感覺。但是對熟悉 1970 年代企業購併狂朝的人來說,因為他們理解股票市值對企業購併的影響力,併購大咖的股價對他們來說是非常熟悉而且必須熟悉的數字。然而,如果只死背股價數字本身,卻毫無意義。

加拿大現任的總理是誰?對熟悉國際政治脈動的人來說,他們不會不知道。而且他們也會知道,加拿大 10/14 剛選完國會大選,由保守黨獲勝。但是若非熟知國際動態,只是每次加拿大換總理以後就熟記現任總理的名字,那可真是不知所謂了。

片段資訊的記憶,如果沒有背後完整背景知識的理解,常常是毫無用處的。掌握了背景知識,那麼片段資訊只是其中的細節,熟習背景知識的時候自然就會記得。如果對背景知識沒有掌握,那麼即使記了再多的片段資訊,也是徒費工夫。只會淪為一般人口中的「死背」罷了。是「死背」,還是「融會貫通」,端看對於資訊背後的知識懂多少。

喔對了,現在的加拿大總理,是 Stephen Harper。或許是受到國際金融風暴的影響,現在 Stephen Harper 的支持率,也在節節下滑。

Read more...

別再減稅了吧

>> 2008/10/01

最近股市跌跌不休,有些傢伙就開始趁火打劫。這些人,對政府的態度基本上很機車。擺明了就是「你不降遺產稅,我就不匯錢回來,你就等著股市一直跌吧你!」這種嘴臉看了就討厭。偏偏我們的政府果然是小孬孬,為了祈求股市暫時止跌什麼都願意,看來已經準備買帳了。

今天相關的報導頗多,只節錄中時的報導如下:

金融風暴強襲,總統府財經諮詢小組昨日開會達成共識,建議行政院應調降遺產稅與贈與稅至一○%,以吸引台資從海外回流,填補外資撤出的資金缺口。代表出席賦改會的金管會委員劉啟群昨表示,為打造亞太金融中心,金管會做了很多模型研究,發現遺贈稅率只降到廿%效果有限,降到零%又有社會接受度的問題,才會有十%的數字出爐。
股市只是經濟的櫥窗。救股票不是重點,把經濟搞好才是重點。我想不通,台灣的經濟搞不好,跟這些錢回不回來有什麼關係?當年台灣經濟起飛的時候,有降遺產稅嗎?香港和新加坡把這些稅率壓的低,但是這波金融風暴他們難道就躲過了嗎?遺產稅本來就已經是「暴斃稅」了,只有暴斃的富人才會被正常的徵收些,難道現在還要為他們大開方便之門?那台灣的賦稅公平又在哪裡?

如果真的想要刺激經濟,那還是從根本之道著手吧 ─ 想辦法催生能夠接替晶圓、IC 設計的下一代產業。台灣已經舊瓶裝新酒太久了。該是時候來點有前景、有長遠眼光的規劃了。如果再失去這個機會做好產業升級,台灣可真的要多沉淪 20 年了。前陣子剛好看到陶冬在談類似的主題,摘錄部分於下:
蔣經國之後,台灣在經濟發展上就沒有了vision,再也沒有見到具有前瞻性思維的領袖。馬英九上台,為人們帶來了希望,提供了遐想的空間,但是並沒有給掙扎中的台灣經濟提供一個轉型戰略。沒有整體的戰略,政策往往缺乏重點,缺乏連貫性,它們的長期效果多數時候並不理想。

筆者看來,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屬平面鋪開,內容繁多但缺乏重點,更沒有將此與台灣自身的轉型聯繫起來。兩岸溝通上知己不知彼,無的放矢之處頗多。另一方面,馬英九既要經濟好處,又要和談免談。其實經濟牌是北京制約台灣走向獨立的主要籌碼,馬英九式的「政經分開」,無異於「既要馬兒跑得快,又要馬兒不吃草」。北京對台北禮遇有加,兩岸間小的突破還會有,不過以馬英九目前所擺出的姿勢,筆者相信「中國因素」在可預見的未來,難以成為推動台灣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

今天台灣最缺乏的,是對台灣經濟未來的定位,一個既具前瞻性有又可操作性的重新定位。只有有了清晰的目標,知道十年後的台灣應該是什麼樣,政策才會有的放矢,商民才有努力的方向。...

令人遺憾的是,台灣始終未能實現自我重新定位,遑論轉型戰略。沒有全盤的策略,政策上一定是各自為戰,有時甚至是「一心搏二兔」。缺乏清晰的大局觀,無法用戰略性思維來統帶、協調具體的政策,是台灣經濟近年落伍的深層次原因。沒有這些,兩岸解凍、企業回台、基建投資只能對台灣經濟提供一時性的利好,但是難以做到真正的轉型,「台灣還要苦多久」也就無從得到滿意的答案。
用降低遺產稅來刺激經濟,就好比拿艾草來治療肺結核一樣,沒什麼幫助。只有那些乘機趁火打劫的人可以從中取利。早在馬英九上台前,我就說過,「未來國際市場如此險惡,新政府能不能成功 deliver 競選承諾,倒是難說的很。看來蕭萬長,接下來幾年可不輕鬆了。」以目前政府的作為看來,不止是難說的很,恐怕是緣木求魚了。台灣的老百姓,也只能自求多福了吧。

Read more...

全球暖化 - 有錢人開車吹冷氣,窮人買單?

>> 2008/09/15

以前,對比較貧困的國家而言,全球暖化好像不干他們的事情。那是西方工業國造成的問題,「如果」 運氣好的話,西方工業國也會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現在看來不是這樣了,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全球暖化反而對這些國家的赤貧居民造成更嚴重的影響。因為氣候變遷導致可耕地面積減少、瘟疫和害蟲更容易散佈,但是這些居民沒有基本的醫療設施,無法抵禦傳染病的侵襲。糧食支出佔他們所得的比例也最高,因此糧食上漲對他們的傷害也最為沉重。

換句話說,這種局面就是:有錢國家不斷排放溫室氣體,然後看著這些貧困國家受苦的人,說聲「I'm sorry.」但是轉頭繼續過自己開車排碳的生活。

雖然弱肉強食的戲碼自古以來總是在上演著,但是這麼悲情的例子卻實在是不多。如果西方政府真的相信全球暖化是因為溫室氣體造成的 (我是有點懷疑),那麼他們提供給弱勢國家的 compensation 就不應該只有目前承諾的區區三億美元之數。(更何況目前真正拿出來的只有 十分之一!)

下面有張有趣的圖表。把世界地圖上各個國家,依照溫室氣體排放的比例來縮放,排放越多溫室氣體的國家,就被放的越大;排放少的國家就縮的較小。一眼看下去對溫室氣體排放比例就會有概念,也不難看出排放量高的國家絕對不是現在工業尚不發達的國家。(不知道為什麼,我倒是想到這篇文章來:政治情感的典範轉移)

Climate change and the poor
(Photo taken from Economist: Climate change and the poor: Adapt or die)

但是,你問我開不開車、吹不吹冷氣?我當然還是照開照吹啊... 也許會多那麼一絲絲的罪惡感吧。難道這就是人性嗎?Well,安慰自己一下:反正我本來就不大相信全球暖化是因為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XD

Source: Climate change and the poor: Adapt or die

Read more...

埃及近況報導的簡略整理

>> 2008/09/14

颱風夜,煮茶聽夜雨,隨手翻閱剛到的雜誌,還滿愜意的。希望颱風沒造成什麼災害,大家都平安。

這期 Economist 出了一篇 Briefing 在講埃及現在的社會狀況。埃及不只產石油,地理位置更重要。不只控制了蘇伊士運河,也卡在亞非大陸的交接口。加上很久沒看到埃及的消息了,這篇文章格外引起我的注意。

簡略摘要一下文章內容:

政治狀態

  • 八十高齡的埃及總統 Hosni Mubarak 已經在位 27 年 (埃及憲法規定總統得連選連任),目前沒有清晰可見的政治接班人選。
  • 社會狀態近年有動盪加劇的趨勢,然而政府努力透過改善民生、威壓異議人士來抑制群眾反彈。(包括民生狀態中提及的公教人員加薪)
  • Hosni Mubarak 的 44 歲兒子 Gamal Mubarak 已經浮出檯面,但是缺乏群眾魅力,也有不少人懷疑軍警特是否會支持他。
經濟狀態:
  • 經濟成長率從 2004 的不到 4% 突飛猛進至現在超過 7%。
  • 出口成長從 2003 的 $90 億美金到 2007 的 $240 億美金。
  • 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在 2007 年達到 $110 億美金 - 是 2004 年的五倍。
  • 失業率從 2003 的 11% 降到 2008 的 8%。
  • 人口成長率趨緩,從 80 年代的 2.3% 到現在的 1.9%。
民生狀態:
  • 專業人才的短缺導致白領階級薪資飛漲。然而這也拉大了所得差距和貧富差距。
  • 許多公司抱怨埃及的大學畢業生素質不佳。
  • 30 歲埃及男性的未婚比例,從 1998 年的 63% 降到 2006 年的 45%。
  • 政府為了平息民怨,在五月間幫公務員加薪三成。
  • 政府大量補貼民生用品,市面上瓦斯價格是成本的六分之一,汽油是歐洲價格的八分之一。一條麵包價格是美金 1 美分。
外交狀態:
  • 埃及和美國的關係跌到 1973 年以來的新低點。
  • 埃及的區域影響力也正在漸漸減弱。

感想:
  1. 杜拉克在「經濟人的末日」中說的果然沒錯:獨裁的集權政府果然比民主政府更害怕群眾反彈的情緒。他們必須一面緊緊箝制政治活動力、管制言論和異議份子,同時也要盡量滿足民眾其他方面的情緒。這點不管是在埃及還是中國大陸,都看到相同的景象。
  2. 還好我不是埃及人。不過我還是很想去看看金字塔 XD
  3. Economist 提到有些輿論開始探討埃及發生大規模動亂的可能性。不過這點我有些疑慮。民眾不會只為了追求政治自由而推翻現有政體的。
Source: Egypt: Will the dam burst?

Read more...

災害保險的疑問

>> 2008/09/11

颱風要來了,腦海裡面又想起一個盤旋已久的問題。

每年颱風來的時候,總是有受災慘重的農民。嚴冬寒流來襲之時,也總是有養殖業者損失無數。我總是覺得很奇怪:一樣的劇碼每年都會上演,但是既然這行是靠天吃飯的,為什麼沒有保颱風險之類的災害險來規避天災的風險呢?

難道是保費太高,大家不願意保?還是保險公司根本就拒保這種保險呢?

改天應該打個電話給做保險的朋友問問看...

Read more...

政治情感的典範轉移

>> 2008/08/07

很久沒貼文了,很多朋友問我最近怎麼了,是不是太忙,還是太混了?其實兩者都有,雖然有點矛盾。

今天在 23xx 看到鋰電前輩貼了篇「族群矛盾的典範轉移」。這種標題很吸引我的注意,因為大家都知道學術上面,孔恩定義的的「典範」和「典範轉移」是怎麼回事。鋰電前輩套用在族群上面是怎麼解釋的呢?

  諸多明顯的跡象顯示,族群矛盾發生了典範轉移。

  從統獨省籍族群矛盾逐漸轉向貧富矛盾(事實上,這發生在阿扁總統執政後期,他的家族從原先的貧窮的圖騰轉成了豪富的代表)。

  今天我看某泛藍名嘴主持人的發言,他不清楚為何鄺麗貞事件會搞成這樣,媒體檢調國民當中央都有撲天蓋地的壓力朝向鄺麗貞。連同今天的執政高層,還搞不清楚為何民調掉得這麼快。本版的版友,我相信 也有多人陷入同樣的問題,從以前的藍綠對立,如今都一致成了與弱勢脫節,只是表相還在版面上互罵而以。

  沸騰的溫床已經具備了。
與其把它稱為「族群矛盾」,我倒是寧可稱之為「政治情感」範圍更廣一些。好的學術典範,可以維持數十以至數百年而不墜。夠強烈的政治典範亦然。二十五史,昭昭在目。

不過,我很喜歡鋰電前輩用「典範」形容這種社會現象。非常貼切,而且極為敏銳。

Read more...

基本功果然很重要...

>> 2008/05/02

話說今天聽說一個跑了一陣子的 shell script 出了點問題,於是抽空跑去看了一下。沒想到看到的是這樣的東西 @_@

#!/bin/sh
mon=`date -d "-1 day" "+%m"`

if [ $mon = 01 ]; then
mon='Jan';
elif [ $mon = 02 ]; then
mon='Feb';
elif [ $mon = 03 ]; then
mon='Mar';
elif [ $mon = 04 ]; then
mon='Apr';
elif [ $mon = 05 ]; then
mon='Mar';
elif [ $mon = 06 ]; then
mon='Jun';
elif [ $mon = 07 ]; then
mon='Jul';
elif [ $mon = 08 ]; then
mon='Aug';
elif [ $mon = 09 ]; then
mon='Sep';
elif [ $mon = 10 ]; then
mon='Oct';
elif [ $mon = 11 ]; then
mon='Nov';
elif [ $mon = 12 ]; then
mon='Dec';
else exit;
fi

yesdate=`date -d "-1 day" "+%d/$mon/%Y"`
後面就是拿 $yesdate 繼續去跑 script 需要做的事情。當然,任何人都看的出來,問題就出在上面紅字的月份上面,把 May 打錯打成 Mar 了。

苦笑了一下,我把上面這一大段 script 改成:
yesdate=`date -d yesterday "+%d/%b/%Y"`
一行就好了。

本來的 script 難道不能 work 嗎?不是的,當然可以跑。只要把打錯字的地方修一下就好了。但是本來的作法又繁瑣又容易出錯。binutils date 本身就提供的功能何必算的這麼辛苦?

基本功,果然很重要。不管是哪個版本的 Unix,不熟 binutils 是很容易出包、或多走冤枉路的。

[Note] 這邊的 date 參數是給 GNU 版本的 date 吃,和 BSD family 的 date 不一樣。

Read more...

達賴喇嘛為什麼支持奧運?

>> 2008/04/20

前陣子就想寫,只是這陣子實在太忙。看到這種發言,不知情的人大概會以為達賴喇嘛不是鄉愿就是瘋子吧。



西藏出了這種事情,全世界都罵中共罵的要死,簡直是負面 PR 的極致表現。瞬時之間,奧運聖火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各國領袖也都對是否參加奧運開幕躲躲閃閃避而不談,唯恐惹麻煩上身。

那為什麼達賴喇嘛居然還可以說,他支持北京政府辦奧運?為什麼他還要特別說他不追求西藏獨立?講難聽的,人家事不關己的都比你還激動、比你還替你的人民生氣了,你怎麼還一副慈悲為懷、中共打我左臉我右臉就貼給你打的樣子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達賴了解中共政權的處境。中共花了無數的時間,好不容易營造出中國從百餘年來屈辱的歷史中重新站起的形象。這股力量的巔峰,就是奧運的舉行。這種時候,中共領導人如果膽敢對西藏問題讓步,他的領導位子就很有可能動搖。達賴心中或許是希望獨立的,畢竟從歷史觀點來說,藏人和中原文化實在關係不深,只是從清朝以後就「隸屬」於中國罷了。但是西藏要怎麼獨立?中共和西藏流亡政府的領導人必然都理解,戰火絕對是有害無利。但是相同的,他們也知道如果西藏試圖獨立,那麼兵爭無法避免 - 即便中共領導人明明知道這對國家利益有損無益。因為如果他們坐視西藏獨立還不採取軍事行動,就無法面對國內的政治壓力。

這股政治壓力有多強、多不理性?只要看最近他們的反法示威阻止人民去家樂福購物的情景就能夠理解了。而這種民族主義情緒的普及,從公安單位的默許也可以窺知一二。

請不要誤會,我並不是在替北京政權的領導人開脫,我也相信他們絕對不是茹素念經的善男信女。但是我想指出的是,即使他們心中知道使用暴力對國家利益有害,無論他們心裡有多不願意訴諸武力,但是只要西藏追求獨立,那麼武裝行動是必然的結果。同樣的,有任何阻撓奧運的障礙的話,他們也會不計代價的掃除─不管副作用有多猛烈。鎮壓西藏暴動只是一個最近的例子。再猛烈的副作用,對他們來說,都比不上喪失政權可怕。天安門事件就是前車可鑒啊。

達賴支持奧運、不追求藏獨的聲明,是不能夠被一般年輕藏人所理解的。但是這也是他有苦難言的地方。在現實環境底下,要怎麼追求人民利益的最大化,是很不容易的。要讓全民都可以體諒理解,更不容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或許就是這樣吧。

Read more...

DEMO 08 第一日上午心得...

>> 2008/01/30

IMG_6254

實在太多、太多、太多有趣的東西和有趣的人了。

光是一個早上,我們就見識了不少有活力的 startup,以及各種各樣新奇古怪的技術和產品。很多產品很有趣、很多產品包裝的很好,也有更多技術紮實而且行銷包裝都做的很好的公司。在這裡,會碰到很多狀況是:

「啊,原來這個技術可以用在這種地方啊!」
「唉唷,這個玩意兒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哇哈哈,這實在是太有趣啦!」

整個上午這種聲音不斷在心中浮現。整體來說,上午的產品線都紮實無比。當然這並不是說每個人的簡報都很順利。很多人都希望在 DEMO 上面有完整的 exposure,所以很多隊伍都做了實地展示。偏偏今天網路狀況不佳,很多人的 demo 都因為這樣東西出不來 XD 還有個可憐蟲展示的時候電腦出問題,低聲罵「Fuck!」的時候,卻沒有注意到他領帶上還帶著高敏感度麥克風 XD

Anyway, DEMO 實在是個非常 exciting 的 event。不知道下午還會碰到些什麼?還會有些什麼事情發生?雖然還有時差的影響,不過是應該努力克服瞌睡蟲來仔細瞧瞧...

IMG_6262

Read more...

不喜歡和陌生人說話

>> 2008/01/29

但是有時候還是得練習打破一下習慣。

碰到這種 social event 的時候,還是得做些 icebreaking 的事情才對... 雖然說在社交場合裡面,如果對方

  1. 沒聽過你的學校
  2. 沒聽過你來自何方
  3. 你的職業別人並不感興趣
那麼往往就是三振出局,對方大概就會找個藉口開溜了。不過好在這種 networking event 裡面,同質性頗高,至少 3 不太會發生,怎麼做都至少有點話可以開頭聊。那就讓我練習一下,改一改不喜歡和陌生人說話的毛病吧。

Read more...

... and so we arrived at Palm Desert

>> 2008/01/28

IMG_6002

After about 11 hours of flight we landed at LA airport, and moved on to Palm Desert.

It's a long day, and there's still work to do tomorrow. I think it's bedtime already...

IMG_6052

Read more...

最新文章

最新回應

部落格貼紙

  © Free Blogger Templates Autumn Leaves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