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書坑儒背後的真相

>> 2007/02/19

除夕夜晚,依照良好的傳統,和家人在客廳看了一會兒電視。家人不經意的切到國家地理頻道,當時剛好在播放一個賀歲節目「秦始皇的秘密」。看了幾分鐘,剛好看到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一段,發現國家地理頻道在這邊的解讀和世俗一般大眾毫無兩樣。都粗略的認定是秦始皇因為儒生批評時政,一怒之下決定焚燒諸子百家之說、坑殺議論時政的儒生,成為歷史大案「焚書坑儒」一事。

國家地理頻道雖然膚淺的讓人失望,不過文化的血脈是自己的,人家弄不懂我們的文化不打緊,自己搞不清楚可不行。看完節目以後,決定一定要找時間來寫一下焚書坑儒的細節真相。不過,在開始說明焚書坑儒的事情以前,得先交代一下秦代六國諸子百家學說的背景。

首先,秦國是沒有文化的。從秦襄公與東方各國有往來開始,到秦繆公與晉聯姻,才開始與東方文化接觸頻繁。秦國歷史上重用的能臣多半來自東方,秦穆公重用百里奚和蹇叔而稱霸西戎,秦孝公重用商鞅變法而國勢日上。至如范雎、荀卿、呂不韋、韓非、尉繚、李斯等人,更不在話下。但是從這些名單上可以看出,這些大都是功名之士。或者在本國遭遇失意,或者對固土文化心懷不滿,所以才遠道東向另謀發展。

這些人到秦國,希望的是功成名就,而秦國對他們的期望,也只是希望他們的學識能帶來國家富強的捷徑,對東方文化本身則並不傾慕。換言之,秦國對於東方文化並沒有成功融合而為一體,而是單純當做外來的工具而已。到最後,商鞅被車裂、范雎被退絀、張儀被放逐、呂不韋遠放四川死於途中。從秦國對待東方客卿的態度,也可以稍窺當時秦庭對東土文化的態度。

當時諸子百家的思想,可以分成齊魯以及三晉之學。三晉思想較近功利之道,而齊魯之學則偏重文化精神與社會思想。秦國一來地理位置與三晉接壤,二來國情喜好也較為貼近,因此採納的大都是三晉之士與其所學。當時百家爭鳴,各種學說紛起,互相之間難免有衝突之處。但是戰國時代各安其庭,仍可謂相安無事。等到秦始皇一統天下,所有學子匯聚一堂,彼此間衝突就演變的更加激烈。

有了這個背景知識,就可以來看「焚書坑儒」當時到底發生什麼事了。照著時間來,先說焚書。在始皇三十四年,始皇帝設宴咸陽宮。有個博士周青臣,敬酒的時候說了一堆馬屁話,大讚郡縣制的好處。博士生齊人湻于越這時候跑出來噹人,說:

「臣聞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今青臣又面諛以重陛下之過,非忠臣。」
於是秦始皇命令群臣議論,然後當時的丞相李斯上了奏章。他說:
「五帝不相復,三代不相襲,各以治,非其相反,時變異也。今陛下創大業,建萬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異時諸侯並爭,厚招游學。 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當家則力農工,士則學習法令辟禁。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 侯並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 入則心非,出則巷議,夸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 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秦始皇的回應,史書上記載的很簡單。制曰:「可。」

這就是焚書的由來。解讀一下李斯華美的文章,大體上有幾個要點:
  1. 這些愚儒真是笨蛋。今天不照三代之法,是因為「時相異也」。現在天下大一統了,這些小白還活在以前的世界裡面,真是冥頑不靈無可救藥。
  2. 他奶奶的這些念了幾本書的人自以為了不起,「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還是以前的時代好,以前人民只要致力農桑就好,純樸無比。至於學術就讓作官的來搞,政教合一,政令也方便推行。
  3. 老闆你如果同意我說的話,那麼我也替你擬定好待辦事項了。
至於焚書的具體事項,可以列舉如下:
  1. 詩書百家語,不是秦博士官職掌的全燒。
  2. 史書,除了秦紀以外全燒。
  3. 偶語詩書者棄市。
  4. 以古非今者族。
  5. 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
從這裡可以看出,其實秦始皇對於焚書,並不是很熱衷的。反而是李斯的反應較為強烈,湻于越是在辯論郡縣制的缺失,但是李斯卻一舉擴大為學術鬥爭,認為諸生不師今而學古,於是希望將所有以古非今的說法徹底撲滅。這也是學術衝突已久之下產生的引爆點。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這裡焚書並不是重點。偶語詩書者,罪只棄市而已。甚至令下三十日還不燒,也只會黥為城旦。這道奏章真正要嚴懲的,是以古非今的人 (也就是湻于越那批人啦),是會被滅族的。而且燒的書籍裡面,最重要的是六國史書。或者有譏諷秦國的內容,而且也貼近政治現實。至於詩書,通常是以古非今者拿來議論時政的憑藉。百家語應該是連帶被波及的。百家語原本不是借古非諷今的重點,百家後起之說本來稱道先王的就少。在這裡被流彈掃到,或許也是學術衝突的結果之一吧。

講完了焚書,接下來輪到坑儒一事了。坑儒比較搞笑一點。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晚期都在追求長生不老,話說在始皇三十五年 (也就是焚書後一年),有兩個人,一個姓侯,一個姓盧。兩個人在替秦始皇求長生不老藥。兩個人求不到就算了,還私底下說壞話罵秦始皇:
「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起諸侯,并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專任獄吏,獄吏得親幸。博士雖七十人,特備員弗用。丞相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 上。上樂以刑殺為威,天下畏罪持祿,莫敢盡忠。上不聞過而日驕,下懾伏謾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驗,輒死。然候星氣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諱諛,不 敢端言其過。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貪於權勢至如此,未可為求仙藥。」
背後說人壞話就算了,更重要的是說完就落跑,秦始皇抓都抓不到。於是秦始皇大發脾氣,
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市等費以巨萬計,終不得藥,徒姦利相告日 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 四百六十餘人,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益發謫徙邊。
摘要秦始皇抓狂的這段話,有兩個坑殺的要點:
  1. 誹謗我
  2. 訞言以亂黔首
「誹謗我」的用不著解釋了,訞言以亂黔首指的還是去年老套的師古議今風氣。或許是覺得去年的藥下的不夠猛,所以才有兩個白目出來亂搞惹自己不爽,才要更下一帖猛一點的藥,「使天下知之,以懲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這裡講的是諸生,沒有說是儒生。從事情始末看來,或許方士居多。當然難免有儒生在其中,因為從扶蘇後來的諫言可以看出:
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當時除了方士以外,也有其他儒生遭受波及。或許不是被坑殺而是去發謫徙邊的。不過這多半就是因為以古非今或是偶語詩書獲罪了。

大體說來,焚書的重點不在焚書,而在當時學術思想互相激盪衝突,所產生的結果。所要禁絕的,不是書而是以古非今的風氣。坑儒,重點也不在儒生或是坑殺,就算坑殺也只限於咸陽的四百多人而已。重點在使天下人都不敢訞言誹謗。

以前有句話說,「沒知識也要有常識,沒常識就要多看電視。」現在看來,多看電視未必是管用的,平常還是應該多看點書。尤其自己文化相關的東西,如果還要看電視被呼攏,那實在是不太有面子的事情呢。

Reference:
史記‧秦始皇本紀
錢穆‧秦漢史
聞斯行諸 :: 焚書坑儒


32 comments:

匿名 2007年2月20日 凌晨2:03  

太厲害了Orz...
不過有個小小問題請問,
棄市不是把人殺掉然後屍體亂丟在街上喔?

Unknown 2007年2月20日 凌晨2:17  

cloud 客氣了 Orz

匿名兄,棄市指的是犯人處死之後,家屬不能收屍,必須展示一段時間 (最廣的說法是三天),以為警惕。另外,利害的不是我,是司馬遷和錢穆。

匿名 2007年2月20日 晚上8:38  

從智邦網摘看了這篇評論,對閣下追根究柢精神,閱讀之廣至為佩服,
尤其行文中更顯閣下對先秦思想脈絡甚了解,讓平常喜歡閱讀中國文史的我更覺應多策勵自己廣博閱讀才是

匿名 2007年2月21日 凌晨3:59  

非常感謝您的講解, 讓我茅塞頓開!

看來, 就算是我們的中小學歷史教育, 還是有些問題阿 ~~~

匿名 2007年2月22日 晚上11:58  

其實嚴格說起來,現在我們研究的史料大都是有偏頗的。因為歷代撰寫歷史記載的都是儒家,所以得罪儒家的下場都不太好看,當然有些事後會被後人平反,不過畢竟不多...

style 2007年2月25日 晚上8:36  

看來國家地理也是看歷史教科書的…跟我以前讀的說的一樣,不過看了你的文章以後,覺得更有道理,真有意思喔!感謝。

H. Lin 双羊 2007年2月26日 晚上9:32  

好文好文
讓人增長知識 :-D

匿名 2007年3月14日 清晨5:20  

韧间夫子夷至秦,蒙蒙若垠,相与为漶。初以为螽,善瘵藿闽。混矣!

匿名 2007年5月14日 晚上8:38  

歷史本就有多種不同解釋吧~你所引用的書籍也是後人所寫~誰是誰非也不能就此定論~

匿名 2007年5月15日 凌晨4:48  

历史尤其需要人们用通俗的语言来解读,很羡慕Lee兄有如此时间和耐心读史观世,受教了。

Unknown 2007年5月15日 下午4:08  

很高興有人喜歡這篇,謝謝。

至於樓上所謂歷史有多種不同解釋,本就如此。不過至於引用書籍來說,有記載的古籍就是那麼幾篇,各家的引用資料大都相同,只差解讀方式有異而已。

至於記載資料是否真實,當然就是另一回事了。你可以選擇相信古人記載的史料,也可以懷疑當時記載的真確性,這是你自己的學術自由。

Unknown 2007年6月2日 下午4:30  

因為看電視劇秦始皇,所以好奇他的星座上網看看!結果出乎意料之外!在你的文章中,我覺得秦始皇之所以在國外引起這麼大的震撼,是中國人自己把歷史醜化了~總是試圖隱藏過去直得驕傲的優點,統一一個這麼大版圖,文字..等,會如此建立一個國家的人,怎可能愚蠢隨便殺儒生,說實在的~所謂的儒生,就好比現在許多無聊又自以為是的政客!看完文章,很訝異有台灣學者願意研究和發表,以前就是看簡體字,很辛苦.. 謝謝你的研究,還有誰知道秦始皇到底是什麼星座的呢? 我猜是:獅子座吧!?

匿名 2007年7月29日 凌晨1:22  

我是一個國中生,今天我很高興能看到一個那麼有耐心的人,為了讓我們了解歷史所做ㄉ一切研究,而且內容很有趣,讓我看ㄌ第一眼就忍不住往下看,我會看到這篇文章原本只是為了完成我ㄉ作業,但豔在我決定把這篇文章整理到我ㄉ作業上,在一次謝謝你耐心ㄉ完成這篇研究。

匿名 2007年8月24日 晚上10:01  

我在高三是学历史专业的,我知道很多人都认为秦始皇是一代暴君,我的同学都不喜欢他,可是我就一直崇拜和爱慕秦始皇,历史书写的我不全信,他不会那么残暴,其中肯定有原因的,我还是每天到秦始皇的网站去上香的

匿名 2007年10月29日 晚上8:37  

版大所提及之焚書、坑儒史實十分正確
「以古非今」、「誹謗始皇不徳」
正是這段史實背後真正原因

在這我想替這位版大澄清一下
這篇文章引用之典故
而是歷史"事實"
事實是客觀存在且不證自明

而非歷史"解釋"
解釋是主觀的

存有遲疑反對心態的大大
倘若你有時間
花點時間去找找關於這段歷史的"史實"

你就會知道
原來自己錯的離譜

Unknown 2007年10月29日 晚上9:42  

感謝 ekworld 兄的澄清 :)

匿名 2007年10月30日 晚上9:13  

改天有時間再參拜版大評論歷史的文章^^
您的部落格蠻有趣的!

Unknown 2007年10月30日 晚上11:41  

很高興有人喜歡呢,也歡迎隨時來泡茶聊天 :)

我才疏學淺,如果有謬誤疏漏之處,還請幫忙指正 ^^

匿名 2009年1月15日 凌晨1:48  

拜讀您的大做深感佩服,但不好意思的是,能否將原古文的部分,改用比較容易閱讀的字體,看起來十分吃力,甚至於很多看不清楚,謝謝您!

Unknown 2009年1月15日 下午1:22  

給樓上的匿名兄,斜體字是因為之前 blog 版型還沒換的時候用的。的確在這個版型上斜體字看不太清楚,已經修正 :)

謝謝!

匿名 2009年12月16日 下午6:22  

小妹有個問題,什麼是以古非今??又何為以古非今者?

匿名 2010年1月6日 下午2:53  

看到很多評論和中學老師都說焚書坑儒是愚民政策的重點,
因此所有讀書人都反秦
不知這方面版大怎看

Unknown 2010年1月6日 下午3:41  

如果是誠心討論的話,我倒是希望訪客能留個名字,哪怕是暱稱也好。

不過我的看法是,愚民反智的想法本來就存在於道家黃老的觀念裡,也影響到若干法家的思想。雖然如此,卻看不出秦始皇當年有特別施行愚民反智的政策或做為。

匿名 2010年3月5日 上午10:34  

本來針對楚人養狙的閱讀測驗,以焚書坑儒的秦始皇作為對照的選項,但拜讀閣下大作後,冷汗直冒,這樣出題好像對歷史人物有失公允,或者可以期待學生們對此向老師拋出問題。 (八大嬸)

Yvonne Wen 2010年4月18日 凌晨12:08  

I enjoy reading your article. Please do write more. I am expecting them.

明誠科技小峰 2010年4月23日 下午6:44  

讀到閣下精闢的見解真的十分有趣,很久以前小弟就對秦始皇的想法和一般學校教育的不一樣,畢竟統一貨幣,度量衡,車同軌這些事情,都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有想到老百姓生活的統治者,而我們中學教育歷史課本上的東西,卻只是很偏頗的描述他.

均豪 2010年9月4日 晚上7:21  

看來站長跟我的想法蠻像地說~
因為很多歷史在學校上課講的都是解釋的歷史
但是都沒有很客觀
像是黃帝跟蚩尤的戰爭,現在應該大多數的人都認為黃帝才是正統,蚩尤就是不好的。
但是...我總認為~當初是因為黃帝贏了那場戰爭,她才被當作正統,蚩尤輸了她就只能被認為是壞人。
很想去推翻這個史實,可是...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歷史吧

匿名 2011年8月5日 晚上9:23  

偶然路過來留個言吧!!

我只知道此朝對中國文化最大的貢獻是統一度量衡.正所謂破而後立 不破不立
這套統一度量衡把整個中國版圖弄成一個整體
而不是象歐洲那樣小國林立

不論他殺了多少人 毀了多少東西
以後代人的眼光下去看 他的功績大大蓋過了被歷史的車輪輾過的林林種種
秦王可謂千古賢君......

Cyril Chen 2012年1月17日 下午5:03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Cyril Chen 2012年1月17日 下午5:03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Cyril Chen 2012年1月17日 下午5:06  

當時儒家僅僅是百家中的一家,處死四百儒生,得罪整個儒家,但不代表得罪整個知識界。而後世以此作爲秦始皇的罪證,想必是漢武獨尊儒術之後的事情。

可否這樣理解,即當時這件事發生,不是突然性的,而是由社會背景,即法家獨大,要邊緣化別的學説,所以借焚書坑儒時間,殺一儆百。如果是這樣的社會背景,那麽秦始皇做的,乃是理性行爲,不是一時的興起。

既然始皇帝能夠車同軌,書同文,臣子爲什麽不能建議帝國統一學説?何不可以把這件事看成是秦朝的“罷黜百家”,從廢儒開始?

最新文章

最新回應

部落格貼紙

  © Free Blogger Templates Autumn Leaves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