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溫斯頓的鋼琴演奏會
簡而言之,一個幹。
我去的是禮拜天場,不過當天的感受實在糟到不行。這場 George Winston 稱為 Summer Concert 的演奏會,被主辦單位辦的跟家家酒一樣。請大家認清楚,主辦單位是「欣亦隆整合行銷傳播有限公司」,看起來像是個公關公司。至於這個主辦單位把這場音樂會辦的有多爛,請大家詳見另一位苦主的部落格:怒見大師受辱 - 我聽喬治溫斯頓 2007 年音樂會,有相當詳盡的說明。
我只能說,還好當初沒買比較前面的票,不然心裡恐怕會幹幹連三級。 Read more...
M 型婚姻
>> 2007/05/26
「人生苦短,快點離婚吧!」這個廣告,這陣子在美國引起不小的爭議。「M 型社會」則是近年台灣很紅的議題。這期 Economist 倒是針對美國報導了另一個角度 - 社會兩端的婚姻,以及這些婚姻的維繫與否,會對貧富差距造成影響嗎?
研究的結果似乎顯示,就在貧富差距顯著拉大的同時,婚姻制度似乎也在後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 在比較上層的部份,只有 4% 受過大學教育的母親,生下非婚生子女。
- 這群高學歷族群的人,過去二十年間,結婚不到十年就離婚的比例從 29% 降到 16.5%。
- 相對的,學歷在高中以下的母親們,非婚生子女的比例變成 15%。
- 如果單純只統計黑人,數字更驚人,非婚生子女比例高達 67%。
- 這群學歷較低的人,過去二十年間,結婚不到十年就離婚的比例遠高於高學歷族群,從 38% 不降反升,成為 46%。
- 雙親家庭和單親家庭,在美國的所得相差大約是五倍。
- 即使是未婚懷孕,小孩六個月大以前結婚的話,將來赤貧的機會是 33%,如果沒結婚的話是 66%。
- 所有研究都指出,不論教育程度,結婚的家庭通常比沒有結婚的個人有錢的多。
- 有趣的是,如果父母是在小孩懂事以後才離婚,那麼小孩將來的成就多半比父母沒有離婚的比率高。
- 如果父母婚前同居,婚後在小孩十歲以前就離婚的機率是 66%。
- 最好不要未婚懷孕 (廢話 XD)
- 不管如何,為了荷包好,大家還是結婚吧
- 為了你的幸福,婚前最好不要同居 XD
- 如果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那麼說不定可以考慮和你的另一半將來離個婚看看? XD
回到最開頭的廣告:看完這樣長一串統計數字,你還敢離婚嗎?:p
我又在搞笑了。
Source: Marriage in America: The frayed knot Read more...
一些 facebook 的數據
>> 2007/05/25
從 Venturebeat 看到一些關於 facebook 的數據,確實很驚人啊...
- Facebook 每天成長的會員人數超過十萬人。每週增加的會員數大約等於舊金山市的人口數。目前每週會員數成長約 3%。
- 每個月有 400 億 pageviews。
- 剛超越 eBay 成為美國第流量六大的網站。
- 每天有 50% 的使用者會回來使用 facebook。
- 跟其他 social networking 網站相比,facebook 使用者的忠誠度出奇的高。其它 social networking 的網站,使用者每天回來的比率都不到 15%。
- Facebook 的相簿,即使功能陽春,產生的流量也比所有其他相簿 (包含 flickr) 加起來都還高!
Facebook 到底可以成長到什麼地步,他的未來又準備怎麼發展?大家都拭目以待。 Read more...
網路創業十戒
>> 2007/05/24
今天從 startupping 看到的,轉貼過來一下...
- 你每三個月就會碰到一次重大危機。
- 最好有效率的把非核心部分 outsource,否則就等著出局。
- 如果你不能在高壓力、資訊又不夠清楚的情況下工作,那還是別玩好了。
- 要取得外部資金最好的方式,是你已經很成功、又不需要資金了。
- 人們會覺得你的點子很爛。而且他們搞不好是對的!唯一證明他們錯的方法,就是獲得成功。
- 新創的 startup 會吸乾你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
- 成為一個創業家,需要有某種程度無知的勇氣。不過這和愚蠢不一樣。
- 你的網站程式很爛。那又怎樣?大家都很爛。新創網站最忌諱不斷的 re-architect。
- 你該不會沒有 open API 吧?
- 恐懼、雀躍、貪婪... 擁抱你的熱情,追隨並利用你的情感,大步向前吧。
Feedburner 被購併的思考
Techcrunch 昨天就已經報導過這個傳聞已久的消息,DK 大長輩這邊也提到了。不過我真正感興趣的是這段話:
The company was founded in 2003 and has raised just $10 million in capital over two rounds.注意那個 just。曾幾何時,10M 的 VC funding 被當作很少、很基本的金額看待了? Read more...
High Output Management 出中文版了
>> 2007/05/23
還記得大學時候,看了 Andy Grove 的 "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 (Intel 現在還有一個這本書的頁面呢) 以後,驚為天人。當時像瘋子一樣把 Andy Grove 出的其他書都挖來看了,不過當時他出的書不多,我只能看同一本的中文版「十倍速時代」,或是當時的另一本 "High Output Management",以及後來新出的回憶錄 "Swimming Across" (中譯:葛洛夫自傳)。
沒想到最近,就在國內出版業者大力推他的口述新書「活著就是贏家」的時候,我意外發現到以前的 "High Output management" 也有中文版了呢。中文譯做「葛洛夫給經理人的第一課」,或許是想搭著新書的熱潮順便冷飯熱炒吧?
不過不管動機為何,有好書被翻成中文版總是很好的事情。就跟 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 出中文版一樣,總是讓人開心。
我為什麼不補習
我一直很討厭補習班。
第一次對補習班有很強烈的感受,是國中的時期。那時候有好幾個同學,上課的時候都在打瞌睡,下課當我們去打球的時候他們也沒什麼精神。詢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他們下課就會到補習班上課,上到晚上九點多才回家。回到家洗完澡吃個東西,如果能勉強把學校功課作完就偷笑了,根本沒有一天睡的飽,也沒有一天有時間溫習課業。
我不懂的是:
- 為什麼在學校的時候不上課,到補習班才要上課?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 這樣每天燒蠟燭一樣油盡燈枯,學習效果真的會好,學童真的會快樂嗎?
- 如果每天都沒有時間溫習課業,管你是什麼「補習冥師」教導,學生成績都很難好的起來吧?
- 學童用這種作息方式,怎麼還有時間培養自己的興趣呢?
高中的時候我也挑了一科來補習,不過與其說當時覺得有補習的需求,不如說是當時補習算是另一種社交活動。不同學校的高中生除了社團活動以外,在補習班可以有更多互動的機會。只是讓我很意外的是,高三的時候大家都認為,我們理組的至少要補四科:英文、數學、物理、化學。為什麼?因為自己都不會,不補習就很害怕。同學們紛紛把錢砸向補習班,彷彿砸了錢交了保護費就等於買了保險一樣。萬一考不好,責任不在自己,而是在補習班沒把考題猜出來。
我不懂的是:
- 大家彷彿是到了高三開始緊張,驚覺自己沒有唸書,所以才開始補習。既然知道自己沒唸書,那幹嘛不念?跑補習班腦袋就會自動吸收書本內容嗎?
- 一個禮拜要補四個科目,總共上五天,你哪來的時間自己看書?
- 如果不唸書只跑補習班,你覺得會考的好嗎?如果你也覺得考不好,那還捨本逐末做什麼?
我不懂的是:
- 既然知道自己不會,為什麼不念書?
- 念了不懂的話,為什麼不問同學或老師?這不是小學就學過的學習方法嗎?
- 更讓我不能了解的是,如果覺得自己不補習就考不上研究所的話,那還唸研究所幹嘛?難道也要有補習班開課指導怎麼寫論文、口試,這樣才能畢業嗎?
- 再說,就算要補習,你也知道補習班的老師明明是系上老師以前教出來的學生出去開課的。那幹嘛上課睡覺下課才要跑補習班?甚至翹課跑補習班?
- 補習班又不保證上榜,這麼相信補習班幹嘛?
我上並不是因為我聰明,而是因為我知道怎麼鎖定我要的東西,在沒有特別強的競爭市場底下,我並不需要太傑出就可以取得不錯的成果。這些東西,補習班會教嗎?當然不會,他只要收你的補習費就夠了。補習班作生意,是要透過大手筆的宣傳讓所有學生都知道有這個補習班的存在。然後等學生面臨考試 /壓力,而緊張的希望尋求宣洩管道的時候,就是補習班撈錢收割的好時機了。
但是你如果錢這麼多,幹嘛不自己出國遊山玩水,交錢給補習班老師遊山玩水幹嗎?
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想,但是我自己不補習,也真的不喜歡補習班。 Read more...
Google 的 Conference on Scalability
>> 2007/05/22
剛剛看到消息,Google 的 Conference on Scalability 目前開始接受報名了,這次 conference 地點在西岸的 Seattle,時間是 6/23。稍微看了一下 Keynote speaker,陣容頗不錯啊,個個大有來頭。講的主題也不少,關於
- Google 內的 Map/Reduce、BigTable
- VeriSign 的 Global DNS
- Amazon 的 "無限擴充容量" (大概是談 S3 的 implement 吧?XD)
- 以及 YouTube 的 scalability 等等。
好的研討會就應該幫忙廣告一下,報名連結在此。 Read more...
難怪我總覺得 zooomr 不會賺錢
Zooomr 最近出了新版,Mark III,消息當然也上了 digg 等的新聞站台。可是我連上 zooomr 一看... 我只看到死小鬼 Kristopher Tate 的嘴臉,還有一堆 Vimeo 的影片。喔對啦,還有一些 Mark III 的介紹,例如:
- 超過 9 個月的開發時間
- 兩百多個新功能
- 更漂亮了
- 你可以販賣照片
- etc, etc...
搞了兩百多個新功能,然後居然讓使用者一個都沒辦法用,這也算是一絕。自己是 zooomr 的 photo sharing site,然後服務首頁上面一張照片都沒有,反而都是別人家的 video content,這也算是另一絕。
難怪我始終覺得 zooomr 賺不了錢... Read more...
中國政府投資私募基金 Blackstone
昨天的新聞了,但是今天才有空寫。
在 Venturebeat、紐約時報 和華爾街日報都看到這個消息,中國政府宣布會買下一部份重量級私募基金 Blackstone 的股權,大約價值三十億美金 (將近一千億台幣)。如果根據這邊 Blackstone 準備 IPO 的時候各界估計的釋股水準,那麼中國政府這次買下的股權大概是 7.5% - 8% 左右吧。
Blackstone 是最負盛名、也是第一個準備上市的重量級私募基金。
這陣子,就在中國大陸正式表態他們不願意把所有的外匯存底都拿去買美國債券以後,各界就在紛紛揣測大陸的 1.2 兆美元外匯存底到底會被分散到哪些投資組合上面 - 因為毫無疑問的,這麼多錢不管買什麼就會漲什麼。水漲船就高。
沒想到這次的標的居然會是 Blackstone。下一個呢?
反貪腐民主廣場?
真像是小孩子在嘔氣。
上次中央部會正在努力攻陷敵營,成功把中正紀念堂改名並促成一整波媒體宣傳。這次就看到台北市政府要把凱達格蘭大道改名成反貪腐民主廣場,還說要立一個只有禮義廉的牌匾... 用腳趾頭想都知道這些東西只是為了讓總統府裡的人臉上無光嘛。
真的很像小孩子在吵架,你罵我一句,我不罵回去氣就不會消。不過,不管是市長還是總統,人民選你出來應該不是讓你出來嘔氣宣洩情感的吧?
當一個高媒體曝光率的市長,很容易讓人分辨政治人物的斤兩。當年陳水扁如此,如今的馬英九、郝龍斌亦若是。
這一天,台灣仍然只有小白。
Mark Cuban 再度對 Donald Trump 開砲 XD
以前就寫過,Mark Cuban 和 Donald Trump 結怨的事情,兩個人的樑子不是一天兩天了。這次 The Apprentice (誰是接班人) 在播出三年以後停播,Mark Cuban 果然抓住機會趁機棒打落水狗,寫了篇文章狠狠嘲諷一番 :P
啊,我怎麼這麼愛看這種八卦啊...
Here's the link. Donald - Need a job ?
中正紀念堂真的改名民主紀念館了
>> 2007/05/20
簡直就是一堆小白。
關於中正紀念堂改名的意見,我早在「中正紀念堂改名之我見」和「沒想到大家對中正紀念堂這麼感興趣」就說的很清楚了。之後不斷上演芭樂連續劇的劇情,台北市政府跟中央部會不斷對著幹,古蹟保護的絕招都拿出來玩了。不過就在 19 號,民主紀念館的牌子倒是放起來了,蔣中正的銅像也被封閉了,不再讓人瞻仰。先不論這整件事情到底違不違法、正不正當,對於那些希望改名、敵視蔣中正的人來說,5/19 這一天無疑是把己方陣營的軍旗插在山頭上,宣告勝利了。
不過,勝利的是什麼呢?民主的勝利,還是人民的勝利、台灣的勝利?
這些名牌都很大,掛起來嚇死人。可是除了一些口號以外,有什麼意義嗎?人民生活有比較富足嗎?人民更懂禮義道德、不會為非作歹、讓治安跟社會都變好了嗎?看報紙看一看,發現一堆人還為了要不要改名圍著打架。有這麼多力氣幹嘛不拿去淑世救國、經世濟群?還是不把對方 (不管是「中國豬」還是「台獨份子」) 打死誓不罷休?
話說回來,這些人還真重視這些東西,腎上腺素為了改不改名就開始狂暴增加。
這些新聞的背後,我怎麼覺得跟二次戰後,東歐那邊的景象很像?人們可以為了左派共產思想的口號,廢寢忘食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重要,只要為了偉大的國家跟社會主義什麼都可以犧牲?只要把「國家」和「社會主義」,替換成「台灣」、「民主」、「人民」,好像都通不是嗎?
小白的鬧劇,小白的演出,小白的社會。5/19 這一天,台灣只有小白。
為什麼我不買車
>> 2007/05/18
很多朋友問過我,為什麼我沒有打算買一台車,自己買一台不是比較方便嗎?
我想過好幾次這個問題,除了資本報酬的理由以外,我想另外一個原因是我始終覺得台灣車價太貴。雖然我不是汽車迷,對車子和車市也不熟,但是讓我簡單說明一下我的觀點。
請先看這裡,2007 款的 Porsche 911 沒有一款價格低於 600 萬元,甚至有的逼近千萬元。
那麼再看這裡,對比一下 2007 款的 Porsche 911 的價格。你有什麼感覺?
嗯,我們買的售價就是比他們貴上兩倍多。至少看到的牌價就是如此。但是還不只有這樣而已。
你想一下,美國的 GDP,每年一人大約是四萬美金左右。也就是說,粗略的估計法,平均美國一個人兩年的薪水就可以買一台 2007 Porsche 911 Targa,平均三年的薪水就可以買一台 Turbo。台灣這幾年的 GDP 大約是一萬六左右。假定國內買 Porsche 911 的價格是剛剛看的低價的更低 600 萬元,那麼要十二年的薪水才能買一台。
我知道這是很粗糙的估計方式,但是我想你大概懂我的意思了。一樣是犧牲購買力,為什麼人家就可以犧牲比較少購買一樣的奢侈品,我就要犧牲比較多?難道我是次等人種嗎?
我認為我不是次等人種,所以我不願意在這樣的條件下買車。
你覺得呢?
超怕死的 George Bush
剛剛看到一個新聞,是說九月的時候,美國總統布希會到澳洲雪梨去參加 APEC 高峰會。屆時,當時以布希為中心,半徑約一個足球場大小的範圍內,手機通訊將會完全斷絕。為什麼?因為怕恐怖份子會用手機遙控引爆炸彈。還說到時候布希的車隊上面會有個直升機,裝配訊號干擾裝置,在車隊上護衛飛行。
布希以為他是老幾啊?為了他的到訪,雪梨一堆人的手機都沒辦法用?
看到這種新聞,直覺就是想到當年柯林頓的皇者待遇。當年柯林頓決定去坦尚尼亞,見證他們與鄰國結束戰爭簽署的和平條約。為了柯林頓的到訪,美國的安全人員把該城市的對外電話全部切斷。喔,抱歉,誇大了些,他們還保留了自己用的電話,以及跟著美國總統跑的美國記者的電話以供使用。
這還不算,等到簽署合約的時候,坦尚尼亞總統 Benjamin Mkapa 的車隊到了會場,還要從總統座車上被請下來,被美國特勤人員搜身以後,單身進入會場簽署合約。他的保鑣和隨扈人員則是完全被排拒在會場之外,理由當然是為了美國總統柯林頓的安全。 .... 如果我沒搞錯的話,會場的地主國應該是坦尚尼亞吧?為什麼地主要被客人搜身?
看完這件事情,有沒有皇帝出巡藩屬卑微跪迎的感覺?非洲人到底是不是人?
有了這種新聞,就不會奇怪為什麼美國政府在世界各地都這麼多敵人了。
好可怕的 Joost *_*
>> 2007/05/14
他們真的應該發薪水給我了 *_*
上次在這裡拿到 Joost 試用以後,隔沒幾天就收到 Joost 的 invitation quota,然後 quota 突然狂暴增加,於是就開始了 Joost 邀請函發不停的日子... 算一算累積起來邀請的人數早就破百了吧,到底還會持續到什麼時候我也不知道... *_*
一開始的前幾天,我一收到信只要人在電腦前面就會發邀請函。現在可學乖了,一天只 dispatch 一次當個 5 分鐘的聖誕老公公,不然我哪來那麼多時間整天寄信啊 @_@ 不過話說回來,Joost 受到矚目的程度可真是遠超想像呢。居然有這麼多人搶著要邀請函,看來兩個 founder 的名氣可真夠大啊。
題外話,我發現有些我寄出的邀請函被 reject 了,所以如果你有跟我要邀請函、但是遲遲沒有收到的話,麻煩跟我說一下,並另外提供給我一個 email 讓我寄寄看。
群眾是善忘的
>> 2007/05/13
晚上沒睡覺,閒著翻翻文章。無意間逛到篇有趣的:大家看清楚這些年薪數百萬的外資分析師嘴臉。原文摘取大意如下。首先是一月的時候有一則新聞: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繼瑞銀與港商里昂證券針對營建股發出保守看待訊息後,港商麥格里證券昨日「全面性」調降營建股投資評等,營建股欲哭無淚。去年底起,外資券商紛紛對營建股發出警語,里昂證券及瑞銀證券率先對營建股發出空方警訊,麥格里證券昨日更是一口氣將一票營建資產股,包括將長虹(5534)、華固(2548)、信義房屋(9940)、國建(2501)、宏普(2536)、台肥(1722)、遠紡(1402)、裕隆(2201)等調降為「表現低於大盤」,僅餘大陸工「表現優於大盤」。此外,瑞銀與法銀巴黎證券昨日也分別將大陸工程與信義房屋投資評等分別調降至「中立」與「繼續持有」。然後是五月十號,最近的新聞:
營建資產股 里昂證喊進感興趣的人可以分別去查一下,一月和五月的營建股股價變化情形。
【經濟日報/記者陳盈羽/台北報導】 2007.05.10 02:20 am
看到營建資產股最近表現溫吞吞,一向對國內營建資產股最有研究的里昂證券再次大力喊進資產營建股;里昂證券分析師許蕙蕙表示,目前最有升值潛力的地區是台北市外圍和台北縣,包括台肥(1722)、宏盛(2534)、宏普(2536)、三陽(2206)與國產(2504)等公司將會受惠。
外資券商以往多以電子股為研究主力,僅多旁及金融、中概股;里昂證券是第一家大力研究營建資產股的外資券商,也帶動許多外資券商加入研究營建資產股的風潮。
許蕙蕙表示,台灣資產股從去年12月的北高市長選舉後,跌了約一成,主要是對國民黨勝選、開放兩岸的信心減弱,儘管現在看來,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要勝選才是資產股最大的利多,但其實民進黨與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差距正逐漸縮小中。
她進一步表示,目前仍有升值潛力的土地區域,是在台北市外緣和台北縣地區,漲幅將高過價格已達天價的的台北市中心,加上還有如高鐵、鐵路車站、南港捷運站、內湖科學園區等建設都在進行中,台北縣將會持續吸引外來者移入。
群眾是善忘的,事情過了幾天幾個禮拜就不記得了。所以不管是分析師,還是政客,都很容易混飯吃。永遠沒有人記得你三個月前說過什麼話,也沒有人會來拆穿那些自相矛盾的謊言。或許這也是為什麼我愛 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因為有些東西,千百年下來還是不會變。 Read more...
「我們的網路行銷成功案例」
>> 2007/05/12
大家可能都收過這種信吧。今天我又收到了幾封。不過不幸砍的太快,為了找幾個 sample 出來抓圖寫 blog,我還要特地登入 ymail 翻一些廣告信出來 XD

「最專業的網路行銷」、「從網站設計到網路行銷全包辦」、... blah blah,諸如此類層出不窮春風吹又生。我實在很好奇,真的有人敢找他們做網路行銷嗎?當有人 demo 活生生血淋淋的失敗案例給你看,卻又自我吹噓這個是專業行銷的成功案例的時候,你如果還敢把自己的未來委託給他們,簡直就是請鬼拿藥方嘛。
這種故事,就跟有行銷網站要求跟你交換 link 來提升 pagerank 一樣。當你知道他們是這樣子在搞 SEO 的時候,你還敢在他們網站登廣告嗎? Read more...
大規模購併風潮再現?Microsoft 併購 Yahoo 傳言再起
>> 2007/05/05
看來併購風潮還未止歇,而且越演越烈。會不會再掀起 80 年代 LBO、MBO 的狂潮呢?也許有人會告訴我說這已經開始發生了吧?
晚上碰到前同事跟我說,今晚 YHOO 開盤大漲十幾趴,後來查證似乎是受到微軟併購傳聞影響。相關資料可以看華爾街日報的報導 (不過只有摘要就是了)。
微軟和 Yahoo 之前就已經談過又破局,這次在 Google 買下 DoubleClick 之後是不是感到壓力更迫切了呢?還是有其他的原因?不過不管這次商談成局與否,翻閱最近的新聞,世界各地併購聲總是傳不完啊... 先不管某些 6 哥哥 7 弟弟一直提的網路併購風潮,光是最近大的併購案就不少:
- Royal Bank of Scotland 被英國的 Barclays 用 660 億歐元 (大約 $900 億美金) 買下。
- 就在上述消息公佈的幾天之後,Royal Bank of Scotland 決定參與競標 ABN AMRO。據說商談價碼高達 720 億歐元。
- 在葡萄牙,Millennium BCP 重提了購併條件,希望用 53 億歐元 (約 $72 億美金) 買下 Banco BPI。
- 瑞典藥廠 AstraZeneca 決定買下生技藥廠 MedImmune,價碼 $156 億美金。
- 重量級私募基金 KKR 大致敲定買下 Alliance Boots,價碼 111 億英鎊 (大約 $220 億美金)。KKR 的 offer 也是歐洲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 LBO。
- 法國的家樂福買了巴西的 Atacadao,一家當地的量販店。價碼 $11 億美金。在這樁併購案之後,家樂福成為巴西最大的零售商。
[Update]:關於 MS 併購 Yahoo 的傳聞,從 Chen 兄的這篇看來,似乎是已經再度告吹了 :p Read more...
台北捷運的「夜間婦女候車區」
>> 2007/05/04
這種東西,真的對夜行婦女有保障嗎?
想幹角這個很久了,不過一直沒時間。剛好今天有點空,又剛好經過捷運拍了幾張照片,就來寫寫東西罵一下... 我看到捷運裡面跑馬燈的文字,是說這裡會有攝影機監視,所以可以確保婦女夜歸安全無虞。
... 為什麼有攝影機拍攝就可以確保婦女夜歸安全無虞?是攝影機有神祕功能,壞人接近就會自動張開一個 AT 力場?還是只要發現有異常動態、不正常體溫升高現象,就自動發出雷射攻擊,達到嚇阻壞人的效果?
捷運公司願意為了婦女夜歸的安全保障,特地規劃讓婦女可以比較安心的搭乘捷運,當然是值得讚賞的。可是方向是不是錯了一點啊?留個攝影機在拍攝就可以保障婦女安全嗎 @_@ 那是不是放一個稻草人比較快啊?反正意思都是:「我當然希望妳旅途平安,可是萬一發生不幸的話,這個 xxx 可以幫妳報仇的」。這裡的 xxx,不管換成「攝影機」還是「稻草人」,效果都一樣不是嗎 @_@
被動的事後處理,跟主動的積極防範,是不一樣的。
這倒是讓我想到孫子兵法的一句話:「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Read more...
Joost 還真大方...
>> 2007/05/02
從上次收到 Joost 邀請以後,我可以發送的 Joost 從 0 變成 3 個,沒想到剛送完 3 個馬上就變成 9 個。今天我連上 Joost 看還有沒有邀請可以送給在等待的網友,沒想到發現這次 Joost 一口氣就給我 999 個了 -_-
靠腰,這民國幾年才發的完啊 @_@
看來我應該叫 Joost 付我薪水幫他寄廣告信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