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跟「做到」,是不一樣的 -- 從巴黎的國際金融中心野望談起
>> 2007/10/09
今天無意間看到保鑣兄的 blog 上面有一篇「花都巴黎,要變身國際金融中心」。看到標題,想到這幾年杜拜的興起、香港的繁華,以及過往十年來台灣的淪落,很有一點感覺。
巴黎有這種野心是可以理解的。現在,大概沒有一個國家不希望自己境內有個都市可以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因為只要有這樣一個都市,對國內的就業率提升、國民所得上升、國際能見度提高,都是非常有幫助的事情 (詳右圖)。放眼全球,只要在金融界稍有份量的公司,沒有一個不在國際金融中心設點。以目前來說,所謂的「國際金融中心」,當然是指紐約和倫敦,以及區域性的金融中心如杜拜和香港。
但是巴黎想成為金融中心,就做得到嗎?當然不見得,其中還有許多障礙有待克服。成為金融中心不僅僅是稅率優惠而已。有許多基礎建設方面的問題。以紐約和倫敦來說,兩個都市共有的優勢是:
- 國際航班十分流暢
- 基礎電信網路相當完整
- 英語母語
- 金融法規完善
- 交易所健全,流動性高
- 人才庫又深又廣,可以招攬世界各地的人才
- 休閒娛樂多,金融界的 top players 多半也很注重娛樂生活。
我並不是說巴黎無望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但是這些是很明顯可見的絆腳石。如果這些絆腳石搬不開,那麼巴黎的要成為金融中心當然是障礙重重。
台灣大概十年前,連戰還在當行政院長的時候,也曾經喊過「亞太金融中心」的口號。那時候受到洛桑管理學院報告指出台灣國際競爭力下降的影響,口號喊的震耳欲聾。不只金融中心,連「亞太營運中心」、「競爭力全球 top 5」都喊出來了。那個時候,台灣也「想」當國際金融中心。
想歸想,台灣做了些什麼呢?誰記得?誰知道?連戰之後,張俊雄在前任行政院長任內也喊過「Taiwan Double」,說要讓台灣國民所得倍增。蘇貞昌也喊過「大溫暖」。然後呢?有什麼實際作為嗎?我看不到。
我倒是知道,以前的高雄港是全世界第三大貨運港。但是現在的高雄港,港邊的咖啡座比貨輪還多。我們的政府果然很環保,十年之內就把高雄港從貨運港變成觀光港口了。[1] 這陣子全球散裝航運景氣大好,但是高雄港有跟著得利嗎?也許你可以問問看高雄開貨櫃車的司機,看看他們最近生意好不好?跟以前相比如何?
「想」和「做到」一直都是不一樣的。每個男人都希望又帥又多金。問題是想歸想,你做了些什麼嗎?
Update 10/10:
[1] refer to: 高雄港排名持續滑落
1 comments:
國際航班十分流暢...
> 大部分的intl airlines 都把台灣當作休息站而非終點站
基礎電信網路相當完整...
> 我們算(?)做到, 但許多人用不起
英語母語...
> 本來是, 現在則是第三(四?)語. 1st 台 2nd 北京/客
金融法規完善...
> 有做到! 但我金融官員從不看它
交易所健全,流動性高...
> 恩~用大家的退休金支撐的股市~~我不知道...
人才庫又深又廣,可以招攬世界各地的人才...
> 我們, 就像古時候, 向來只把蠻族當奴隸
休閒娛樂多,金融界的 top players 多半也很注重娛樂生活...
> 1. 不多..都在賭~
> 2. tp注重娛樂沒錯, 但他們只花錢在兩個地方---> 名模+國外...
...
period.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