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大家對中正紀念堂這麼感興趣...

>> 2007/03/05

昨天寫的那篇,現在看來是個大錯誤啊。主軸完全被模糊掉了。我想說的是當代知識份子的麻木不仁,但是大家念念在茲的仍然是中正紀念堂可不可拆、蔣介石的功過、228 的真相有沒有被還原哪。(奇怪,我那篇文章有提到 228 嗎? @_@)

回應裡面我也說過,我對蔣介石沒有什麼情感,我出生的時候他也死好幾年了。就連他兒子死的時候我也不住在國內。我不在中正紀念堂附近作生意,這個東西拆不拆,關我屁事?不過,我也不是 228 遺族或是白色恐怖受害者。對蔣介石,我也沒什麼特別不滿的地方。

簡單說來,中正紀念堂根本無關宏旨。只是看到社會完全失焦的現象,實在忍不住提醒一下,台灣社會已經失焦十幾年了,為什麼還要這樣沉迷不醒?我不太懂。看來是我的寫作技巧太差,或是讀者的執念太重。大家都只著眼在百慕達、中正紀念堂的綠葉,對於知識份子的社會責任這朵真正的紅花似乎就看不到了 ...。

還是,末日衰象本來就是這樣呢?

8 comments:

Danny 2007年3月6日 凌晨2:09  

Good point of view!

這是為什麼同樣是四小龍,韓國趕過台灣的原因之一!

因為在台灣,大家都在搞意識型態對立,卻忘卻了事情的本質。

蔣介石再偉大,也沒有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偉大。

人民當然有權決定過去的偶像崇拜,現在可以有所更改。(不是否定,喜歡崇拜的人可以繼續崇拜,兩者不相違背)

Unknown 2007年3月6日 凌晨2:49  

親愛的格主:

更正一:但是行政院主計處公佈的資料,顯然與它並不吻合?

因為他們是不同的GDP單位.....

行政院主計處公佈是GDP Per Capita

CIA World Factbook(您參考百慕達的資料來源)公佈是GDP Per Capita/PPP (考量匯率與物價波動效果後/後面通常加註PPP)

我無意偏好哪一種單位,但是比較應該用同一個單位來比較;而且考量橫向跨境物價與匯率波動差異,較理想的比較單位是GDP per Capital/PPP…….(因此所有的國際組織「做跨境福利比較時」皆採用該單位)


更正二:新加坡這幾年 GDP 仍然不斷在穩定成長?

您也弄錯單位在比較了……

台灣和新加坡的 GDP 距離拉近的是GDP Per Capital/PPP (資料來源:CIA World Factbook/IMF)

註明:新加坡近年來GDP成長率遠高於台灣,但考慮當地GDP Per Capital增加率僅略高於台灣(新加坡「新勞動力」增加率遠高於台灣:新加坡原中國籍新移民非常高、東南當地外籍勞工佔當地勞動力40%、及台資企業大量外移中國等),倘若「再考量」GDP Per Capital/PPP,台灣GDP Per Capital/PPP增加率則遠高於新加坡,主要原因在新加坡GDP Per Capital增加率有一部分是匯率調整放大所導至(新幣復甦回亞洲金融風暴前的匯率水準)......

我無意偏好哪一種單位,只是希望能「用相同單位比較」以正視聽~

我也無意冒犯您,只是如果連真話都說不出來,我肚子裡的書也是白讀了....

深盼您拿出知識份子的道德勇氣更正它....



晚輩季凡上

我的部落格:季凡的不平則鳴

Unknown 2007年3月6日 凌晨2:55  

台灣和新加坡的 GDP 距離拉近的是GDP Per Capital/PPP的引用原文如後:

民主台灣的經濟成就

(已發表於台灣蘋果日報)

蘇經綸

美國羅德島大學經濟系博士生

1996年美國「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首度將台灣列入自由國家後,2006年十年後台灣更被評為世界最自由的國家,使得台灣十年來的民主轉型幾乎獲得世界一致的好評。但同時間華人媒體卻以台灣的人均所得十年停滯,做為評論西方民主價值不適合華人文化的證據。面對華人媒體對台灣經濟衰退的荒唐宣傳,筆者有不吐不快的衝動。

筆者首先想釐清的是影響GDP成長率的因素很多,境內國內與外國勞動力的增減,及人口出生率等皆有關係。因此GDP成長快速的經濟體,未必直接反應到個人產值的增加。例如香港2000-2005年六年平均GDP成長率達5.3%的耀眼成績,同時間卻發生香港2005年人均所得較於2000年僅成長1%的窘況(以港幣計算)。

此外華人媒體多以台灣的人均GDP十年停滯,做為評論台灣經濟衰退的證據。以東亞過去十年(1996-2005年)的跨國人均GDP比較,只有人均所得較低的中國、越南能在過去十年穩定成長,其餘皆經驗或多或少的倒退。經濟學家多認為與1997年亞洲經融風暴,及共產國家經濟自由化後的資源排擠效果(Crowding-out effect)有關。

歷經十年的痛苦調整,只有民主轉型成功的台灣與南韓兩地人均GDP有明顯的成長。同時間中國「一國兩制」特區下的香港人均GDP竟不如1997年剛回歸的水準,新加坡的人均GDP僅小幅成長6%。如此的反差竟成為華人媒體眼中,西方民主價值不適合華人文化的證據,實令人瞠目結舌,百思不得其解。

更有華文媒體指出:2005年南韓人均GDP一舉超過台灣達1,020美金,成為民主台灣經濟衰退的明証。但沒有人深究在民進黨執政期間(2000-2005年),南韓以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高於台灣四倍的犧牲換來的。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統計年鑑(World Factbook)的資料*,以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計算的人均所得,台灣民進黨執政期間領先南韓反而再拉開達3,600美金。

以美國中情局資料分析,台灣2005年人均GDP為27,500美金,直追新加坡的28,600美金。台灣民進黨執政六年來,排除匯率物價波動的干擾後,人均GDP增加相對幅度居四小龍之首。同時間的國際貨幣基金(IMF)的資料*,台灣2005年人均GDP為27,761美金,緊追新加坡的28,368美金,兩地人均差距更為接近。華文媒體所謂台灣的經濟衰退,再次令人不敢置信。

在過去民主轉型的十年期間,台灣平均失業率為四小龍最低,平均痛苦指數僅高於四小龍最低的新加坡0.3%。2000年政黨輪替後,台灣的平均痛苦指數僅略高於新加坡0.1%;同時間的自殺率,也僅高於四小龍中的新加坡。政黨輪替後的平均失業率更比的香港低達1.9%。台灣政黨輪替後的銀行壞帳率,也從2002年的最高點8.8%,2004年底已改善至4.35%。

瑞士世界經濟論壇2005~2006年成長競爭力指標(Growth Competitiveness Index),台灣持續保持亞洲第一的優勢。再者2006年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競爭力排名,台灣領先中國人均GDP最高的浙江省排名差距再拉開六名,並持續領先四小龍之末的南韓再拉開二名之際。華文媒體口中民主台灣的經濟「停滯衰退」,實在耐人尋味!

(*資料最後修正日期2006年12月13日)

匿名 2007年3月7日 清晨6:03  

小弟在此斗膽引用前人丘逢甲的名句:「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鴟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或許某種程度能表達現在的情境吧?

Today's Lab 2007年3月7日 上午9:54  

了解你的意思, 同意你的看法.
厭倦政治的炒作手法.
我現在只用 RSS 訂閱科技和自然新聞而已了....

chc 2007年3月7日 下午5:15  

http://www.myheritagefiles.com/H/storage/site1/files/69/84/21/698421_923638d418ee54opq3g903.JPG

Unknown 2007年3月8日 凌晨12:05  

在「最近且相關」發文中補貼連結,僅是盼增加您看到的機會...

若符合您的「洗版定義」,請不吝告知~

晚輩季凡敬上

最新文章

最新回應

部落格貼紙

  © Free Blogger Templates Autumn Leaves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