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吳哥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吳哥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柬埔寨的洞里薩湖 (Tonle Sap) - Part 4

>> 2007/03/22

IMG_3276

就在我們準備離開水上商店的時候,旁邊小舟上的媽媽,還在努力抓著船緣,盡最後的努力想賣盤子上的水果。我應該一樣地說她是現代海盜嗎?還是我應該因為她必須辛勤養家而心酸?... 我想離開這個地方。

夕陽西下

夕陽西下,金黃色的光芒閃耀在洞里薩湖上。一千年前吳哥興盛繁華,一千年後這裡貧困蕭條,但是日起日落依舊。洞里薩湖仍然不變的養活了許多居民,但是對比於世界其他繁華的角落,這裡實在看不到跳出第三世界的希望。我問聰明的美寶,「妳覺得這裡是東南亞最貧窮的角落嗎?」她搖搖頭,回答的又快又直接:「至少這裡還有觀光客。」

是啊。這裡有整群整群的觀光客,貧困落後的角落世界上還不知凡幾。而且這裡的觀光客多到小孩子只想伸手跟觀光客乞討。我應該怪他們不思考怎麼認真擺脫貧困嗎?小孩子從小學會不勞而獲,絕對不是好事情。但是我又可以怪他們當現代海盜嗎?他們如果願意,難道就有機會唸書受到基礎教育嗎?即使受了教育,有產業可以讓他們發揮所學賺取收入改善社會現況嗎?

Bill Gates 也是在捐贈電腦給予落後地區之後才發現,當地需要的其實不是這些東西,而是更基本的生存條件。公共衛生、基礎醫療,以及基本的教育。有了這些才能談產業發展,有了產業才能談國家富強。管仲更是在春秋時代就告訴過我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夕陽西下,我回頭看著洞里薩湖。我知道明天這裡的太陽依舊會落下,我也知道這裡的一切不會改變。即使吳哥窟的古蹟被摧毀的多麼快速雕像被砍劈偷竊的多麼嚴重,這裡短時間內都沒有任何脫離貧困的希望。在全球化潮流席捲各地的今天,洞里薩湖除了越來越多的觀光客以外,似乎一點感覺也沒有。日復一日的日出日落之間,當地居民的明天又在哪裡?

Read more...

柬埔寨的洞里薩湖 (Tonle Sap) - Part 3

>> 2007/03/21

IMG_3259

眾海盜的圍攻當中,我們有驚無險的來到了水上商店。其實透過望遠鏡我們也可以看到,周圍的水上商店有好幾間,看起來似乎規模大同小異,做的生意也差不多。我們領隊是說這裡算是比較乾淨整齊,地方比較大的水上商店了。不過根據第一天的經驗,我覺得領隊說的話聽聽就好,不用太認真。

水上商店的景象

道了水上商店內部,發現裡面空間的確頗寬敞。書報雜誌小吃都有賣,還有許多觀光客可能會想買的紀念品。佈置的雖然還算整齊,可是就算如此,走在這裡還是可以聞到湖上漂來濃濃的腥臭味。

標語都這樣寫了,那就買瓶汽水吧。

抬起頭來,有個小招牌。既然標語都這麼寫了,剛好又有點口渴,那就買個汽水喝吧。如果能促進當地消費也算是好事情吧... 等我們休息完畢,準備離開水上商店踏上回程時,這一天也已經接近尾聲了。

Read more...

柬埔寨的洞里薩湖 (Tonle Sap) - Part 2

前幾天才說到洞里薩湖的地理狀態,與如今的貧弱現況。今天稍微有點時間,想多聊一些。洞里薩湖是當年周達觀所說的淡水洋,魚龍之屬多半產自這裡。上次也說到,洞里薩湖佔了內地魚獲的 75% 以上,相當驚人。可是即便如此,當地居民仍然生活在一片貧困當中。我們那天在一片腥臭味當中登船,和一般的觀光客一樣搭船遊湖。不過遊湖的過程裏,我們可真是大開眼界。

我覺得我們被虎視眈眈的盯上了

搭船觀光途中,隨處可見類似這樣的小舟。他們專門尋找載滿觀光客的船,鎖定目標、逐漸接近之後奮不顧身的抓住我們的船隻,然後賣力推銷他們手上的小商品,或者是乞討觀光客身上攜帶的東西或財物。

IMG_3251

我們逐漸接近當地湖上的休息市場之一的時候,或許是因為他們大略知道觀光客的路線,所以休息市場周圍的這種小舟越來越多。圖中就是另一艘載著小孩子的小舟,危險的攀附在船上,乞討物品、販賣水果。雖然這麼說或許很不禮貌,但是我真的感覺,這種風格很像現代版的海盜。只是他們不燒殺劫掠而已。其餘英勇壯烈、奮不顧身攻佔敵船的行徑,相比大航海時代的海盜實在不遑多讓。

或許,對他們來說,這是為了求生的不得已吧?

笑的很燦爛的海盜

看到圖中這個小孩子了嗎?他為什麼笑的這麼開心呢?因為他頭上戴的是善良的美寶的帽子 =_=就在海盜圍繞中,我們登上了當地的養魚場。其實算是類似湖中休息站,一大片比較平穩的平台搭在湖面上,有販賣一些觀光客紀念品、零食小吃的地方。

Read more...

柬埔寨的洞里薩湖 (Tonle Sap) - Part 1

>> 2007/03/16

IMG_3242

頹廢了幾天,繼續來寫吳哥窟的行程當中,遊團必經的洞里薩湖。一般來說,大部分的旅團都在第一天就先到洞里薩湖參觀。我們的行程本來也這樣安排,但是因為第一天班機延誤的關係,所以改在第四天下午來遊湖。

為什麼大部分的旅團都會來這裡?又為什麼第一天來訪?首先講一下地理情形好了。洞里薩湖是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平常時間大約一公尺深,面積 2,700 平方公里。可是當雨季來臨的時候,整個湖就會擴張到 16,000 平方公里, 深度達到九公尺。它豐富的資源為柬埔寨帶來了 75% 以上的漁獲量,養活了超過三百萬人口。

IMG_3225

但是為什麼大部分的旅團都第一天到訪?因為洞里薩湖不只有水上人家的獨特風光,而且也是當地最貧困的地區之一。我們參觀的 Siem Reap 有許多觀光客到訪,當地居民生活水平在柬埔寨來說並不算差。不過來到洞里薩湖,生活水準簡直就是天壤之別。所以讓旅客先來到洞里薩湖參觀,把遊客的期望拉低,之後看古蹟、遊覽 Siem Reap 的時候,就比較不會有太不舒服的感觸。

如果想知道洞里薩湖在柬埔寨的什麼地方,可以看這個 Google Maps 的衛星圖

悠閒的打撞球

來訪以前做的功課,曾經聽說這裡的腥臭味很重,許多觀光客並不適應。到了這裡才發現,魚腥味真的很臭 =_= 岸邊四處都是充滿著魚肉腐爛的腥臭味,湖水也混濁不堪。不過當地兒童不以為意,看到觀光客來到,就一窩蜂的簇擁上前。不是伸手要錢,就是指著遊客身上的東西,示意希望遊客送給他們。當然,許多當地人對外來的遊客見怪不怪,對我們視而不見的繼續過著自己的生活。

於是,我們就從這裡,開始搭船參觀洞里薩湖。

Read more...

小吳哥 (Angkor Wat) 的日出

>> 2007/03/09

我們的第四天,先到小吳哥看日出,然候撘乘熱氣球以後,回飯店用早餐。下午前往洞里薩湖領略水上人家的生活。中間還有聖牛寺和巴孔寺等行程。不過今天就先寫吳哥寺的日出吧。雖然這次看到的日出不算頂漂亮,但是人真是 !@#$%^ 多啊....

嘟嘟車

我們是搭這種嘟嘟車去的。這個後面會寫一個 taxi,是當地的計程車。以前做功課的時候,大家都說嘟嘟車雖然便宜,但是因為當地路況不佳,搭起來會塵土滿面,不建議搭乘。可是這次去吳哥窟,發現觀光的基礎設施做的不錯,至少大景點都有柏油路了,應該是沒這個問題。

就這樣,我們一行人半夜四點多摸黑起床,亮著手電筒回到前一天下午才爬過的小吳哥去。穿過護城河的時候還很擔心有人走歪跌下去水裡呢 XD 我們沒有走完長長的石板道,而是在過了護城河之後的外院停下來,在那裡等待日出。

IMG_3074

太陽害羞了好一陣子才出來。有些人看天光光還沒看到太陽,就已經等不及先走了,無緣得見太陽公公囉。人真的是亂七八糟的多,不知道是不是在吳哥周圍的觀光客都跑出來了。擠的滿滿滿啊... 聽說每當季節對的時候,太陽會從吳哥寺的中心塔那個方向升出來,那時候會有很多人在這裡架好相機準備拍照。不知道那時候熱不熱鬧就是了 :p

有沒有很像朝聖散去的人潮?

可是這個景象我倒是看到了。好多人啊 -_- 超像朝聖的信眾散去的樣子啦。這是在外院往護城河那邊拍的,這條走道就是護城河的走道。坦白說,或許是天候影響,在小吳哥看日出沒有什麼特別有精神。印象最深的反而是人人人人人人人... 到處都是的人啊 @_@

Read more...

吳哥窟要被玩垮了?從巴肯山 (Phnom Bakheng) 再看古蹟的保護

>> 2007/03/05

吳哥窟快被玩垮了

今天看了中國時報一篇報導,是篇外電。大體是在說,吳哥窟湧入的觀光客過多,遠超過古蹟所能夠承受的水準,其中又以巴肯寺被破壞的最為嚴重。而且觀光業對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雖有改善,但是幅度有限。真正受益的多半是外國投資人/商人。雖然之前寫過在達松將軍寺的心得,但是既然新聞有報導,剛好又準備寫巴肯山,就想順便來寫一篇。

我只能說,我幾乎完全同意報導關於吳哥窟的狀況。賺錢的是 SOKHA hotel,破壞古蹟的是觀光客,盜賣古蹟的可能是當地人,吳哥窟還撐的了多久?更何況觀光客就直接在古蹟上踩來踩去東摸西摸呢。

倒斃路旁的石獅

這是在爬巴肯寺階梯的時候,發現倒在路旁的石獅。這隻石獅為什麼會倒斃在路邊?是誰把牠的腳砍了的?又怎麼會出現在這裡?

很沒水準的老外觀光客

不然看看這張吧。巴肯寺頂,女神像的身體上被刻劃了戀人的誓言。xxx LOVE xxx,這樣子刻在吳哥古蹟上會比較刻骨銘心嗎?=_= 我是不知道啦... 我知道的是,觀光客氾濫就算了,沒有人數管制不是觀光客的錯;但是如果到了古蹟還這麼不知道愛惜,那不管世界上有幾個世界文化遺產都是沒有用的啦...

Read more...

吳哥窟之旅的第三天 - 巴肯山 (Phnom Bakheng) 的日落

離開吳哥寺的時候,時間已經不早了。我們急急忙忙的往巴肯山走,希望能夠看到傳說中美麗的巴肯山夕陽。

巴肯山其實並不高,大約只有 67 公尺而已。但是因為附近屬於平原地形,相對的巴肯山這個小丘陵就成為最高點了,也是觀光客登高環視吳哥遺跡群的好地方。當年是 Yasovarman 一世決定遷都來此。如果碑文記載可靠的話,那麼巴肯寺建廟時間在西元 907 年,比吳哥寺的建造還早了接近兩百年。

走的頗快的大象

我們接近巴肯山的時候,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顆大樹下面,綁著一隻大象,讓觀光客可以騎著大象繞樹一圈。雖然現在大象載著客人慢慢走,可是等到天黑要下班的時候,跑的可快的呢 =_=

我們沿著黃土路緩慢爬坡上山。山頂距離不很遠,但是由於都是塵土路,大家都覺得風塵僕僕。路上觀光客絡繹不絕,一條大長龍都往山頂走,所以要走錯路基本上是不容易的。好容易走到了山頂,巴肯寺終於在望的時候,卻被嚇到了 =_=

觀光客像是攻城一樣 @_@

... 大家是在攻城嗎?... 為了要看夕陽,我們也只好拖著疲憊的身軀往上走了...

IMG_2973

好在夕陽的美景確實不差,也不枉了我們走這麼一遭。不過我們環目四望,卻沒有看到吳哥寺在夕陽光輝下的身影。也許是我們被人群遮住了沒看到好角度吧?

當年 Yasovarman 一世建造巴肯寺之時,看到的夕陽想必也是這般景色。恰好一千一百年後的現在,我們看到的夕陽仍然十分美麗。但是底下的國度,卻是花開花落,由叢林變昌盛,再由繁華變成廢墟,更在廿世紀末上演了一場人間悲劇。當年在巴肯寺之後興建的許多寺廟,今日都只剩下傾頹的遺跡。以前的吳哥人,追求的是不朽嗎?他們達到不朽了嗎?

Read more...

吳哥窟 (Angkor Wat) 的最高塔

>> 2007/03/03

畫說我們匆匆看完迴廊浮雕,猛然發現同團團員都已經不知去向。從走向上看來,應該是已經前往中央主塔。於是打起精神,趕忙前行。到了主塔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四點左右。靠近主塔一看,心裡難免開始猶豫:「我真的要爬這玩意兒嗎?」

IMG_2924

並不是主塔太高,整個主塔高度大約是 65 公尺,但是重點是斜度跟階梯啊。主塔斜度超過 70 度,階梯之間的高度差也很大,再加上每個階梯可以落角的地方很小,甚至不太勻稱,還有的地方已經破損不能使力。更倒彈的是,右下方還有個牌子,警告大家自己小心身體健康,如果要爬各安天命 -_- 一看就讓人有點望之卻步啊。許多觀光客來到這裡,總是會有一兩個沒上去看的。我是想說老爸老媽看不到人影,可能還在上面吧。再說,都千里迢迢來這麼遠了,難道不上去看看嗎?這可是象徵須彌山的主殿哪!於是硬著頭皮往上爬。

剛開始都很快,只要手腳並用很快就能爬到上面去。不過接近最後幾階的時候,突然發現上面幾塊階梯都殘缺不全了,這該如何是好呢... 硬衝的話沒有十足把握 (叫我衝也要先給我鋼盔吧?),那要不要往下走換一面挑戰呢?... 低頭往下一看 -- 一陣暈眩,我想我還是打消這個念頭好了,這種地方叫我怎麼下去啊 =_= 咬一咬牙,猛往上衝,就這樣爬到塔頂囉。

IMG_2929

從塔頂上看往上爬的人們,大約就是這種感覺。因為很斜,所以看不太到正在爬的人,只有他們接近頂端的時候才會看到一點頭冒出來。圖中這位太太,正在好心的幫對方拿他的水,讓他可以雙手並用爬最後幾階。

排隊等著用扶梯下塔的人

不過我在塔頂並沒有呆太多時間。一上塔就碰到正準備排隊下塔的父母,他們告訴我他們已經排隊半個多小時了 Orz 因為塔的四面當中,只有南面有階梯可以下塔,比較安全。所以觀光客都會排隊準備從南面下來,大排長龍... 於是我上塔沒幾分鐘就陪父母下來了 (還是插隊的 >_<)。

這是南面的扶梯

大家就是從這裡下塔的。四面當中只有這裡有鐵扶手可以攙扶。大家都是小心翼翼,一階一階慢慢踩著下來。不過偶爾看到有些當地僧侶,下塔如履平地一般迅速滑溜的就下塔了,實在欽佩無比 >_< 據說這裡之所以會有扶手,是因為當年有一對法國夫婦來吳哥窟,結果太太在下塔時失足,滑下受傷不治。所以先生在感傷之餘,出資修建一個扶手,讓後來的觀光客可以有比較安全的下塔途徑。(我聽到這故事的時候在想,啊 SOKHA Hotel 你們賺門票賺那麼凶,怎麼這種扶手的錢還要讓觀光客出啊? -_- 會不會太沒天良一點...)

吳哥窟最有名的倒影圖

下得塔來,離去以前,不可免俗的當然要跟吳哥窟倒影合照留念。觀光客都喜歡在這邊拍照,還要排隊呢。我們才剛拍完了馬上就有其他旅遊團要來拍團體照。不過話說回來,這個角度看過去的吳哥窟,還真是美...

收拾了一下吳哥寺情懷,我們準備前往巴肯山看日落了。

Read more...

吳哥窟 (Angkor Wat) 的迴廊浮雕 - Part 4

>> 2007/03/01

走過國王宮庭的盛世景象,再過一個轉角,我們看到截然不同的世界。這是天堂和地獄交錯的畫面...

不知道是不是奴隸的景象?

這個畫面,不知道是不是奴隸被牽著走的景象?看到的時候,我們以為是戰敗者被當奴隸牽著走。善良的美寶,看了心裡很難過,跟我說:「看到這個,我只覺得,千萬不能有戰爭。萬一真的一定要打... 絕對不能打輸」。我只能默默的點頭。

這是被老虎咬嗎?

這張圖,我們完全分不出來,這是地獄裡的景象?還是單純的描寫被猛獸襲擊呢?

地獄執掌審判的大神 Yama

這是職掌地獄審判的大神 Yama。也是查書才知道的。本來還在奇怪,這傢伙怎麼這麼多隻手臂呢。

這是在撕裂活人嗎?

這個人,是被活生生撕裂?還是褲子被脫下來?

兩手兩腳都被綁住了

這兩個人,好像俘虜一樣,兩手兩腳都被綁住了。

這是在分屍嗎?

好像要千刀萬剮一樣。這個是不是地獄的景象我不知道,但是我想就算不是大概也相去不遠了。好可怕啊...

IMG_2917

轉過轉角,下一個長廊就是乳海翻騰的創世圖... 匆匆瀏覽過浮雕之後,我們拖著疲憊的身軀往吳哥窟的最高點前進。

Read more...

吳哥窟 (Angkor Wat) 的迴廊浮雕 - Part 3

Suryavarman II

看完了爭戰畫面,轉過轉角,我們看到吳哥城的建造者 Suryavarman 二世,以及他的儀仗車馬。百餘公尺的浮雕,華麗雄壯的軍容,不難讓人想見當年國勢強盛的景象。Suryavarman 二世坐在寶座之上,手持拂塵,神態從容。旁邊的俾女和隨從,分別手持羽扇華蓋。

IMG_2894

騎著大象,壯盛的軍容。這個人應該也是當年的王功將軍吧?

IMG_2895

這張的人比較屌,還要特別回頭擺 pose。

屋頂的雕飾也很考究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片牆壁在描寫君王和軍容壯盛的景象,這條長廊連屋頂的雕飾都特別考究。即使千百年後的現在看來,依然美輪美奐,美不勝收。

Read more...

吳哥窟 (Angkor Wat) 的迴廊浮雕 - Part 2

這是在刺殺吧

我們可以看到,不支倒地的前線士兵

揹著隊友逃命

也可以看到,很夠義氣、揹著受傷隊友往後逃的士兵

刺眼睛,然後好像是把砍下來的頭顱帶著

還有手抓著敵人刺眼睛、或是把敵軍首級砍下來帶著的雕像。人類戰爭的殘酷,千古以來從來就沒有改變過。

Read more...

吳哥窟 (Angkor Wat) 的迴廊浮雕 - Part 1

連上兩層,來到吳哥窟主殿的迴廊。走到室內,第一個讓我們感受最深的不是迴廊的浮雕,而是觀光客的輕浮...

最光亮的地方是哪裡? -_-

Orz... 都已經被摸到發亮了。難道每個經過的人不摸一把就會睡不著覺嗎...

吳哥窟的浮雕,不同面的雕工粗細和深度都不相同,想呈現的也不一樣。朝西南描述的是摩訶婆羅達,朝西北的當然是另一部史詩羅摩衍那。另外,也有浮雕記載當時建造的國王、宮廷內的妃嬪兒女、以及朝中的大臣將軍等等。南面靠東的浮雕則是描寫天堂和地獄,以及地獄的諸般酷刑。不過,書上雖然記載了不同面向的浮雕分別記錄什麼故事,我們跑去參觀的時候,還是有點搞不清楚這一面記載的是什麼。

下次如果還有機會再去一次,一定要把兩本史詩先看熟,然後好好再把浮雕重新看完...

到處都是觀光客

圖中可以看出,漫長的長廊內,觀光客到處都是。要擠在浮雕前面觀賞拍照,是很辛苦的。

騎馬彎弓射箭

在馬車上,彎弓射箭的英姿。這是不是記載 Kauravas 和 Pandavas 兩個家族的爭鬥故事?還是建築吳哥城的 Suryavarman 二世和占婆的戰爭?

大象也出動了

連大象也出動了。在後來去巴肯山看日落的時候,我們發現大象其實跑的滿快的。也許是以前小時候我們看林旺看太習慣了。林旺年紀大了動作遲緩不能怪牠。

地上有躺著的屍體

在行軍陣仗中,地上居然有躺著的人。這是屍體嗎?

Read more...

吳哥窟 (又稱吳哥寺、小吳哥) Angkor Wat

>> 2007/02/28

就在吳哥窟之行的第三天下午,我們來到了這趟旅程的主要目的地:吳哥窟。

吳哥窟又稱小吳哥,或是吳哥寺。與一般俗稱大吳哥的吳哥城 (Angkor Thom) 有別。很多人說,吳哥窟的窟是「寺廟」的意思,因此吳哥窟是城中之城,或是城中之寺。但是如果從空照圖看來,吳哥窟並不在吳哥城當中。吳哥城是當時的王城,首都的最中心就是巴揚寺。而吳哥窟則是在吳哥城東南方,有自己的護城河,彷彿小一號的吳哥城一般。

190 公尺寬的護城河

剛到吳哥窟的時候,我們就被這個護城河震懾住了。這條護城河寬 190 公尺,前面就是一條通往吳哥窟主殿的筆直大道。視覺,在這裡變狹隘了。前方除了吳哥窟,視角內再也容不下其他景象。那聳立的寺塔,象徵著須彌山,也代表著生命的終點。

石獅子變成地陪了

走過了護城河,即將登上吳哥窟外牆台階之前,卻看到原本應該在那裡的守護獸,變成了我們可愛的地陪。柱子上面還有斑駁的孔洞,據說是當年內戰的時候留下來的彈痕。

從石板大道走向吳哥窟主殿

走過外牆,進入內側的長走道。這條走道從護城河那邊一路延伸過來,共長 475 公尺。一路上僅此一條筆直的道路,每個人都彷彿朝聖一般的前行。前方一片空曠,只有吳哥窟的中心在視線內,所有的視覺焦點都被鎖在吳哥窟上。強大的視覺張力,更讓人感受到當年建築吳哥窟的君王居民,內心的信仰有多堅定。

IMG_2866

走上台階,我們準備進入參觀吳哥窟舉世聞名的長廊浮雕。總長大約八百公尺,記載著兩大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達」的故事。

Read more...

吳哥窟的塔普倫寺 (Ta Prohm) - Part 2

>> 2007/02/27

IMG_2778

充滿生命力的樹根,霸道無比。這就是塔普倫寺的寫照。從牆頭攀附而下,彷彿幾根粗長的手指抓著牆壁不放一樣,逐漸把磚瓦捏碎...

IMG_2784

這株參天古木就是古墓奇兵樹了。這棵樹周圍的觀光客實在多到不行,大家都喜歡跟壯麗的樹合影留念。

古墓奇兵樹

電影中的蘿拉,就是從這裡出來的。這個角度的觀光客更多了,怎麼樣都沒辦法抓到沒人的空檔。一整個可怕。

IMG_2796

穿過層層迴廊,我們往搥心塔的路走。這個迴廊外面的屋頂,也被一個深長的樹根纏繞著,迴廊有多長,樹根就橫向綿延多長。很驚人呢。

IMG_2805

從搥心塔往上看的景象。據說當年 Jayavarman 七世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會在這裡搥打胸口發洩鬱悶。不知道傳言是不是真的。不過這裡的迴音確實很響就是。

走馬看花的逛完了塔普倫寺、吃完午餐以後,就要前往吳哥窟的最精華 - 俗稱小吳哥的遺址前進。

Read more...

最新文章

最新回應

部落格貼紙

  © Free Blogger Templates Autumn Leaves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