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年代
>> 2009/04/03
自從啟蒙時代以來,追求理性成為知識人的目標。理性成為一種象徵、超脫個人的存在,如科學定理一般是最後最真的真實。一件事情,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觀點,但是各種觀點都不會影響理性客觀的真實。
索羅斯則以他的哲學否定這種論述。他認為如同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一般,客觀的真實會因為人的觀點而有所改變。真實永遠無法觸及,因為每當你嚐試接近真實,真實永遠在變幻。換言之,「客觀的真實」只是一個不存在的假象。曾經讀過索羅斯著作的人想必對這種觀點並不陌生,因為他每一本著作必定都有相當篇幅介紹這種思想。
這本《不完美的年代》是索羅斯 2006 年的舊作,The Age of Fallibility。雖然不是新書,2009 的現在讀來更有味道。書中他延續以前幾本著作的政治觀點,持續發展。然而由於他能夠接受自己「無法企及真實」的觀念,所以他每本著作中,雖然有道理一以貫之,然而細節也不斷修正。看這本書,等於是在看索羅思在 2006 年對世界的解讀、對美國政治的觀察和針貶、對世界各類議題的討論,以及對次房泡沫的預言。一如往常的,讀索羅斯的著作不能不佩服他眼光的宏遠與思緒的縝密。
這本書讀來並不輕鬆,兩百餘頁的小書看了我三個禮拜。曾經覺得奇怪,聯經屢次出版索羅斯的譯作,這本書怎麼不出反而是左岸出了。讀了以後當即恍然,因為這本的內容實在不適宜普羅大眾。在努力跟上索羅斯的思緒之餘,也發現許多書中提及美國社會受到政治人物干擾導致偏離均衡的狀況,在台灣社會也有不同的影子,讓思慮一絲絲不停的縈繞腦中。如果想看點輕鬆娛樂的讀物,或許這本書並不適合。但是這本書對同時放眼全球的思考是有幫助的,對理解政治人物對社會的操弄也是有幫助的。
索羅斯的世界,永遠都不會完美,因為真實的不可企及,所以永遠都有改進的空間。在這個觀點上,這本中文譯作的書名其實取的不錯。不過,若著眼於這本書的內容都依據在當時的世界大勢上的話,那麼原著的《The Age of Fallibility》,描述危機四伏的 2006 年,或許更為貼切。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