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11

災害保險的疑問

颱風要來了,腦海裡面又想起一個盤旋已久的問題。

每年颱風來的時候,總是有受災慘重的農民。嚴冬寒流來襲之時,也總是有養殖業者損失無數。我總是覺得很奇怪:一樣的劇碼每年都會上演,但是既然這行是靠天吃飯的,為什麼沒有保颱風險之類的災害險來規避天災的風險呢?

難道是保費太高,大家不願意保?還是保險公司根本就拒保這種保險呢?

改天應該打個電話給做保險的朋友問問看...

7 則留言:

  1. http://www.skinsurance.com.tw/content/news/news01-a.asp?ln_sn=1520 (颱風洪水險)


    http://blog.sina.com.tw/z28665/article.php?pbgid=21796&entryid=582384 (住宅附加颱風洪水險 投保率低)

    Google真方便

    回覆刪除
  2. 這些是針對個人住宅的商品吧?

    回覆刪除
  3. 好像記得這是近幾年才引進國內的商品。印象中沒記錯的話,好像是「天氣險」。天氣險與其說是保險,不如說是 hedging。

    [Update] 剛剛 Google 找到幾個 link

    1. 天氣風險管理
    2. 下雨就賠錢的保單

    回覆刪除
  4. 如果你是單純指颱風給農民帶來損失的理賠保險,那目前應該是沒有。我覺得其實期貨市場就已經隱含有這種功能了。若單純以這個來看,以現行條件保險業者是不太可能賺到錢的。

    回覆刪除
  5. 期貨市場確實隱含這種功能,但是國內農民有幾個人可以跟國外的期貨市場交易?國內可沒有這種商品啊。

    再說,有許多種台灣的農產品,國外是沒有期貨市場的。

    我也很同意保險公司在這局面可能賺不到錢。所以我這篇文章隱含的用意其實是:「如果保險公司拒保,或是不願意推出類似契約的話,類似的東西應該由政府來做。」

    處理市場機能無法自動調節的環節,本來就是政府的責任之一啊。

    回覆刪除
  6. 政府目前的辦法就我目前所知是請農民在災後自己申請表格,政府會以「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來給予受災戶補助,當然也可由當地行政區跟行政院申請而給予現金救助(只能擇其一)。

    另外 7 月 20 日農委會好像也有打算作些修正

      .....農委會表示,農委會已就農、林、漁、牧各產業因農業資材、原物料上漲所受影響重新估算生產成本,適度提高容易受災產業的救助金額。

      以農作物為例,稻米、果樹、花卉、蔬菜、特用作物等均有調升,其中,稻米救助額度由每公頃 1萬3000元調升為1萬6000元,調幅23%;果樹、花卉由每公頃 5萬元調升為6萬元,調幅20%;蔬菜由每公頃 1萬6500元調升為2萬4000元,調幅45%。

      農委會同時修正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第14條的規定,調降農業天然災害專案補助門檻,放寬災損未達現金救助標準的地區,只要經縣市政府及農業改良場人員等依專業勘查認定對農民產生嚴重損害者,即可依規定辦理專案補助,使災害救助得因地制宜並具彈性。.....



    關於國內期貨市場的開放,我覺得應該是證期會的業務。或許他們認為市場太小不值得開放還是有其他原因我不清楚.....

    回覆刪除
  7. hmm,你說的補貼其實跟我的原意差的有點遠了。我指的並不是政府應該無條件補貼。

    我從頭到尾想說的都是,「天災是可以預見的、農民一定會遭遇的災害。因此應該要有辦法把這風險賣掉。如果市場機制失靈,政府就應該介入,讓農民有把風險賣掉的辦法。」

    提供現金補貼當然對農民有幫助。但是這不是我原文的用意 ─ 我認為這些 risk premium 應該由農民負擔才對。如果盡數補貼則是全部由政府付賬。一概由政府買單,顯然不符合原文的意思。

    回覆刪除